2018六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之常用图形计算公式.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31386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六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之常用图形计算公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六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之常用图形计算公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六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之常用图形计算公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六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之常用图形计算公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六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之常用图形计算公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六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之常用图形计算公式小学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小编今天为您带来了六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帮助。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 S=aa?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

2、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2)面积=半径半径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

3、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r或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

4、等。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体积=底面积高3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