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34084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初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初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初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初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初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初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初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初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18初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计2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2矩形、菱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3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下列条件中无法判定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 BAD/BC CADBC D AC4下列事件:在足球赛中,弱队战胜强队 抛掷1枚硬币,硬币落地时正面朝上任取两个正整数,其和大于1 长为5cm,6

2、cm,9cm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确定事件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5.下列条件之一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的为() A B C D6为了了解我市6000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会考数学考试的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这6000名学生的数学会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是个体; 2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7事件A:打开电视,它正在播广告;事件B:抛掷一个均匀的骰子,朝上的点数小于7;事件C: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3个事件的概率分别记为P(A)、P(

3、B)、P(C),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P(C)P(A)=P(B) BP(C)P(A)P(B)C、P(C)P(B)P(A)D、P(A)P(B)P(C)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每组邻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二、填空题:(每空3分,计36分)9将一批数据分成5组,列出分布表,其中第一组与第五组的频率之和是0.27,第二与第四组的频率之 和是0.54,那么第三组的频率是_10如图,在ABCD中,CEAB,E为垂足,若AB=8,BC=12,则ABCD的周长为 ;

4、若A=122,则BCE的度数为 度11如图,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80到OCD的位置,已知AOB=45,则AOD的度数是 度12如图,整个圆表示某班参加课外活动的总人数,跳绳的人数占30%,表示踢毽的扇形圆心角是60,踢毽和打篮球的人数比是1 2,那么表示参加“其它”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13已知菱形ABCD,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C=6cm,DB=8cm,则菱形的周长是_cm,面积是_ cm2 14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较短边的和为15,则对角线的长为_15如图,将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矩形ABCD的位置,旋转角为? (0?90?)。若?1=110?,则?=

5、度16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之比3:4,则菱形面积为 ( )17如图,矩形ABCD中,AB12cm,BC24cm,如果将该矩形沿对角线BD折叠,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_cm2.18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E为垂足,连结DF,则CDF等于 度三、解答题:19(本题满分6分)如图,在ABCD中,E为BC边上一点,且ABAE(1)求证:ABC EAD;(2)若AE平分DAB,EAC25o,求AED的度数21(本题满分6分)如图,矩形ABCD中,AEBD于E,ABD=2CBD,BE=2,求AC的长。22(本题满分6分)如图,H是ABCD线上的点,

6、且AG=CH,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3(本题满分6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过A点作AGDB交CB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DEBF;(2)若G90,求证四边形DEBF是菱形24(本题满分6分).如图,矩形ABCD中,AB6,BC10,将矩 形沿AC折叠,使点B与点E重合,AD与EC相交于点F。(1)求证:EFDF;(2)求EF的长25(本题满分10分)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分别作3个等边三角形,即ABD、BCE、ACF。(1)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当ABC满足什

7、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并说明理由。(4)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不要说明理由。26(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AB=8cm,AD=16cm,BC=22cm,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Q从点C同时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为多少时,四边形ABQP成为矩形?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

8、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四边形PBQD是否能成为菱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Q点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BQD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