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二数学下册期中中心对称图形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34231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初二数学下册期中中心对称图形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初二数学下册期中中心对称图形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初二数学下册期中中心对称图形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初二数学下册期中中心对称图形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初二数学下册期中中心对称图形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初二数学下册期中中心对称图形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初二数学下册期中中心对称图形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初二数学下册期中中心对称图形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2018初二数学下册期中中心对称图形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观察下列标志,从图案看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2下列性质中,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四条边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3如果菱形的边长是 ,一个内角是60?,那么菱形较短的对角线长等于 ( )A B C D4如图,将其中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沿一中位线剪开,不能拼成的四边形是( )A邻边不等的矩形 B等腰梯形C有一个角是锐角的菱形 D正方形5平行四边形一边的长是10 cm,那么

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可以是 ( )A4 cm,6 cm B6 cm,8 cm C8 cm,12 cm D20 cm,30 cm6边长为10 cm的正方形ABCD绕对角线的交点O旋转到得到正方形OABC,如图,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 )A100 cm2 B75 cm2 C50 cm2 D25 cm2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6,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则EG2+FH2的值为 ( )A9 B18 C36 D48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 cm,AD=12 cm,点P在AD边上以每秒1 cm的速度从点A向点D运动,点Q在BC边上,以每秒4 cm的

3、速度从点C出发,在CB间往返运动,两个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D时停止(同时点Q也停止),在这段时间内,线段PQ有多少次平行于AB?A1 B2 C3 D4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已知菱形ABCD,两条对角线AC=6 cm,DB=8 cm,则菱形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10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较短边的和为15,则较长边的长为11如图,在周长为20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D,AC与BD交于点O,OE BD,交AD于点E,则ABE的周长为 12一块矩形场地,长为101米,宽为70米,从中留出如图所示的宽为1米的小道,其余部分种草,则草坪的面积为 m213

4、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D、AD上的点,且CE=DF,AE、BF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AE=BF;AEBF;AO OE;SAOE=S四边形DEOF,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14如图,矩形ABCD中,E 是 BC中点,矩形ABCD的周长是20 cm,AE=5 cm,则AB的长为 cm15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M是AD的中点若AB=5,AD=12,则四边形ABOM的周长为 1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顺次连正方形ABCD四边的中点得到第一个正方形A1B1C1D1,由顺次连接正方形A1B1C1D1。四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正方形A2B2 C2 D2以此类推,则第六

5、个正方形A6B6C6D6周长是 17如图,矩形ABCD中,AB=4,BC=3,边CD在直线L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L作无滑动翻滚,当点A第一次翻滚到点A,位置时,则点A经过的路线长为 ?三、解答题(共56分)18(本题8分)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F试判断AEDF是何图形,并说明理由19(本题8分)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CD上一点,延长BC到E,使CE=CG,连接BG并延长交DE于F(1)求证:BCGDCE;(2)将DCE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AE,判断四边形EBG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0(本题7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

6、,ABC的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M,MEAB,MFBC,垂足分别为E、F求证:四边形EBFM是正方形21(本题10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P是直线BC上一点,连接PA,将线段PA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E,在直线BA上取点F,使BF=BP,且点F与点E在BC同侧,连接EF、CF(1)如图,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求证:四边形PCFE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四边形PCFE是否还是平行四边形,说明理由22(本题12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于点F,连接DF(1)证明:BAC=DAC,AFD=CFE;(2)若ABC

7、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点E的位置,使EFD=BCD,并说明理由23(本题共11分)如图,已知点A从点(1,0)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 轴向正方向运动,以0、A为顶点作菱形0ABC,使点B、C在第一象限内,且AOC=60;点P的坐标为(0,3),设点A运动了 秒,求:(1)点C的坐标(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2分)(2)点A在运动过程中,当 为何值时,使得OCP为等腰三角形(9分)2018初二数学下册期中中心对称图形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一、1B 2C 3C 4A 5D 6D 7C 8D二、920 24 105 1110 126 900 1

8、3 144 1520 16 1767三、18四边形AEDF为菱形证明:DEAC,DFAB,四边形AEDF为平行四边形又AD平分 BAC,1=2, DEAC,2 =EDA,1=EDA,AE=ED,平行四边形AEDF为菱形19(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BC=DC,BOG=DCE=90?,又 CE=CG,BCGDCE(SAS)(2)由(1)得:BG=DE,由旋转得:DAEDCE,D E=DE。AE=CE,DE=BG,AE=CG,由正方形ABCD中,AB=CD,B E=DG,四边形EBGD是平行四边形20在矩形ABCD中,ABC=90?,又MEAB,MFBC,MEB=MFB=90?,四边形EBF

9、M为矩形又BM平分ABC,MEAB,MFBC,ME=MF,矩形EBFM为正方形21(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C=ABP=90?,又BF=BP, BCFBAP(SAS),CF=AP。BFC=BPA又由旋转得:EPA=90?,PA=PE,PE=CFBFC+BCF=90?BPA+BCF=90?, BPA+EPA+BCF=180?,PECF四边形PCFE为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PCEF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同(1)得:BCFBAP,BCF=BAP,AP=CF由旋转得:AP=PE,EPA=90?,PE=CFBPE+BPA=90?,在ABP中,ABP=90?BAP+BPA=90?,BPE

10、=BAP,:BPE=BCF,PECF,四边形PCFE为平行四边形22(1)证明:在ABC和ADC中,AB=AD,CB=CD,AC=AC,QABCADC(SSS)BAC=DAC,BFA=DFA,CFE=BFA,AFD=CFE(2)ABCD,BAC=DCA,BAC=DAC,DAC=DCA,DC=DA,AB=AD=DC=CB,四边形ABCD是菱形(3)当BECD时,EFD=BCD证明:菱形ABCD中,BCA=DCA,又BC=DC,CF=CF,BCFDCF,CBF=CDF,BECD,CBF+BCD=90?,EFD+CDF=90?,EFD=BCD23(1)C( (t+1), (t+1)(2)P(0,3)

11、,OP=3OCP为等腰三角形:若OP=OC,则OC=3,即t +1=3,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

12、,使文章增色添辉。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t =2;若PC=OC,则作CEy轴,OE= OP= ,即 +1= ,t= -1;若P0=PC,则作PFOC,则PF= OP= ,OF= ,OC=3 ,即t+1=3 ,t=3 -1,t=2或 -1或3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