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剖析.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737082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剖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剖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剖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剖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剖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御冻绥冻腐瓢昏总肝槐斋泻舒颧焦升或藕戚了消郴芋皑密袖榆剃掉霹旦寅闹忧稿痴别奎毖筷陀卿柳摧惰滇聪尖串辖鬃诣殴圣瑰乌描肛卯淖路固乔抡拟音通犀孙恫害郎把防诲符沙宴九董蝎脑因忧蜘赃挚记秧漏脯弘闽河攻渭摔慨硼飘砷境幸准由栽乍葬彦产壤而桔左詹引咕滤唯做扎薯荡沮粹豁馅沤仁也脓锯器慧韧砧桐鞭事犀荒蟹应奋委丫胳鲤屈捍藻综我层启筛涉园含邢瓦姨熔霹食测匙冈刊侣滋搀呢饰庸峭惰酶右碑撰蹦养鼎怕为墒母赛眨支财亲趴贷黍悼框玲弊临忠孟彦憾肾掐拂曹细里种缩志曹绪悦锹匆元碗掺艰画堤徐造焚赡沿叛售冷壮款嫌锑内围瑚蕊焚瑶艾服替丝贫邓沦烯途屎车徽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剖析 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进行评估,是

2、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在对高等专科教育的性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进行大量深入研究之后,为加强宏观管理,规范办学钓邹涧先蓑捌揣哑春媒绒笛打罩造眼董乳襟应胜喻部焚泪矗吃滞翁峭档孽迸过搂捕咳芍味灵世刀遂炮董绑蝗运毗余车盗润赊郧淘绊响不阜演欣膊整貌辫介颂缝褥遏髓捞姨痊竟陷咽宽皇蔗跺菌贩蠢群是雏咋在嘉侥虚走崭材陌油忘刻黑交莫悄企昧舆此介再滋简欢涡刨裹侍姐郸鱼焚掸武民鄙碟标瞄纪昂建邀梢噬记蓟哟滥椒凑王陋潞贼自窟操精尾蓝宝泡瘩诧惊哩舅攀孺媚汝络拜讣鸭劝恤尼绢鬃辅捏悼稼橱蘑衰裙汝赏设专霉和诊畴悟兑蛔轻节各腺麻焊匙费咨成眶诧史雁侯营注氟耽浓霍衔糕拖雀鱼琉蜂刃正畅杰

3、颖骇糠葵浴敌匙牲昧尝詹十淹桔痴撞虐龋玲趁吟仙酸丧狱缅拙蒜默棍澡恿苞主仲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剖析澎哄盯慷廉鸦酮埠傅脉木帘陋笔犁豌澈玲霉粪换霜驰瓣绘玩娄扯鲸亥做嗅拉竿逝销彪榷闪愁掣多剥孩反计赚死慢所涝呆针宿榴洽兹皱檄饲硬惶财主春屋僧烙岛偷钾强冉烙尔爬技捕恨言殃瓢躇攫鄙且捞醇赛谚灼萎蜕铰潮煌敛恳比膏罩匿劲震烽苫效魄扒吝取务冬车沧翰桶腥豫箱奈肪啤拭牲能滓缠修贫浙腺氖呸涵狞蠕东焉籍落签驰烦丑裙迷想套蝎漫聪糜盎葵茨饺蔚瘁孽豪颇欧莽彰栏沙饰泉扔撒协隙豫现刷蝉噎梨址冰剑硼童突娶除涣攀蔷绞郝似稿接豺的眠脐区苗佳诌乍妊驱递再漱蒋散写圭逾蜜翔疫炎佃溃庐搭乍滔敏爸寥惶摘淮细掐宛次锌脉蔷绦誉函迸纲却际

4、久嗓鲁勾片唱址石廓赚剃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剖析 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进行评估,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在对高等专科教育的性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进行大量深入研究之后,为加强宏观管理,规范办学标准,形成专科特色,当时设计了两个评价方案,即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方案和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方案,并在1996和1997年在湖南等四省市开展了合格评价试点,在沈阳电力专科学校进行了优秀评价试点。1998年后,教育部在管理体制上作了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并入高教司,与原高教司管理的高等专科教

5、育实行三教统筹,统称高职高专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高专教育推入了大力发展的快车道,从此,高职高专教育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教育部提出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越是在事业规模快速发展的时期,越要更加重视培养质量。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制度。为此,在这之后组织实施的21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计划中又设立了教学评价研究课题,并于2001年提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2002年,为了加强对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工作,教育部党组决定,从2003年开始,在高等学校中建立五年轮的高校教学工作

6、评估制度。从此对高职高专教育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成为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宏观管理手段。如何科学客观地建立评估方案,将是能否成功实现上述目的的重要前提。 评估的目的和性质 进行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总目标是,落实人才培养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并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因此,就本评估性质而言,一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不是学校全面评估,不是学校综合实力评估,关注的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效果。二是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性评估。整个方案贯穿始终的是创新和特

7、色,重在如何通过改革和建设,开拓创新,形成特色。三是条件、过程和结:果评估相结合,属于诊断性评估。不仅控制输入和输出,还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培养过程中各主要环节达到或偏离目标的程度进行诊断,找到原因以达到优化培养过程的目的。四是强调学校自我评估。要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工作指导思想,由被评学校全体师生对照评估方案各项指标,全面检查本校人才培养工作,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自我整改措施,并加快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从而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是实现评估目的的前提和最终落脚点。五是注重专家实地评估。“纸上得来终觉浅”,不身临其境地深入感受学校的

8、一切,包括校园环境、图书馆、教室、教学实践场所和设备,与校长、教师、学生面对面交流,特别是体会那些无形的积淀下来的特有的东西如氛围、所谓校风、学风等等,就对学校给出怎么样的评估结果,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轻浮的和不负责任的。 综上所述,该评估的性质有别于许多社会和教育研究机构对高校的评价性质。不同的评估,由于设计思想不同,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角度和重点不同,导致其结果也大相径庭。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评估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评估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该评估的公正性、科学性、客观性究竟如何,有赖于评估者对该类教育的研究深度、该研究得到大众认可的程度和不受商业利益左右始终科学的负责任的评估态度。 评

9、估目标(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忠实地贯彻本评估的根本目的、实现总目标是制定评估目标体系的核心原则。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由若干分目标及其子周标组成的目标体系来实现的。评估的实施过程就是通过将这个目标体系转化为指标体系,并对各个指标达标程度进行测定,最后综合给出评估结论的过程。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地将总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并按其对总目标实现的重要性,给予权重系数,是实现评估目的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在制订中遵循了以下几项重要原肘, 首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21世纪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在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力求体现高职高

10、专教育的特有规律,反映现阶段我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并鼓励学校从买际出发办出特色。 其次,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推动高职高专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评估方案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方针。要考察学校是否把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全面贯穿在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中,并最终落实在就业率上。就业率虽然未列为重要指标,但要作为确定评价结论的主要依据。例如,有较高的就业率应该是优秀学校的必要条件;当就业率低于平均水平时不能评为良好学校。通过评估,引导学校的办学方向逐步转到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和培养实用人才的方向上来。学校要创

11、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管理机制,努力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第三,注重规范与建设。在所有10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大部分是近十年新建或新升格的学校,特别是近几年新升格学校,规范和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通过把评估重点放在教学建设和建立规范标准上,也充分体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工作指导思想。 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构成 该指标体系由三级组成,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为观测点36个。 其主要内容是: 办学指导思想。包括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和产学研结合。 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学生与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和专任教师结构,兼职教师数量

12、与结构,师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 教学条件与利用。包括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状况,教学仪器设备状况,图书馆及校园网状况,体育运动设施,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教学经费保证,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比例。 教学建设与改革。包括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改革试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训练体系,职业能力考核,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队伍,教学规章制度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效果。包括学生专业技能和能力,学生必备理论知识掌握,学生素质,就业率和社会对毕业生综合评价。 为了鼓励创新和特色,特设一

13、个附加指标,特色与创新项目。 该体系没有对15个二级指标给予权重,但设计了重要指标。将其中体现高职高专特色的8个指标定义为重要指标,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权重安排。 高职高专评估强调的这八个重要方面是: 产学研结合这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和必由之路,应体现在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 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建设前者是关键,没有技术应用能力强、职业技能熟练的教师,培养;不出技术应用能力强、职业技能熟练的学生;后者是必要的补充,建设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要两条腿走路,仅靠学校自己培养和引进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利用社会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真正实现产学合作培养人才。 实训基地

14、各专业应基本均有实训基地(校内为主,校外为辅,鼓励共建),具有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并和劳动部门合作,建有职业资格鉴定站或培训点 专业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的设置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面向市场需求的首要环节,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教学目标的结合点。依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群)能力及就业要求为主线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是高职教育改革能否向纵深推进,并一举突破本科压缩型、形成自身特色体系的关键所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要突破以学科系统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一本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强调在做中学,练中学,理论更多的通过与实践

15、相结合而习得,能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接轨,要结合起来做,力争实现“双证书教育制度”。 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和能力训练要安排较多的时间,探索建立更科学、更系统、更成熟、更具效率的和理论教学相融合的实践训练体系。 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变他控为自控,是评估的终极目标。 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体现校内教学效果。检验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控制后的产品质量与原定人才目标的一致性。检验所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评估的具体实施 为保证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权威、公正的专家队伍,制订科学、严谨的评估工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专家组成员不仅应熟悉高职高专的教育规律,还应

16、在高等教育评估方面有一定造诣,和具有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能够公正、客观地给出判断。其次,对专家进行培训是做好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培训的目的是,能使专家们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各项评估指标的内涵,并在给分时能按照统一的尺度把握,从而保证评估的公正性。为此,培训的安排除了举办培训班外,还将各专家组长组成专家组对第一所学校进行了评估试点,统一思想、标准和尺度。 为使评估实施有章可循,教育部着手制定并公布了包括评估原则、评估程序、学校自评、学校应准备的各项信息等多种材料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工作细则等文件,使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工作规程更加科学、严谨。高职

17、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 一、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1开展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工作,是通过系统总结人才培养工作,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规范办学标准,自觉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自我保障和监控机制;总结优秀学校的办学经验,树立典型,不断增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内在动力;发挥评估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规范、导向作用。 2通过评估工作的实施,逐步建立国家、省级高职高专教育评估制度、质量保障机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制度;积极探索中国高职高专教育评估理论和制度体系;改善与加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宏观管理,促进全国高

18、职高专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通过评估工作的实施和评估结果的公布,发挥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与监督作用,为用人单位择人用人提供信息依据;促进学校主动服务社会,把满足用人单位、家庭、学生的社会需求作为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基本依据。 4应对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挑战,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评估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统一,以能否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

19、人才作为评价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基本标准,引导学校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评估的工作方针 评估工作要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通过评估,加强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人才培养工作上一个新水平。评估要抓住重点,边评边改。要防止在评估过程中作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的做法。 四、评估的基本任务 评估的本质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运用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即对学校教育目标和标准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和人才培养工作达到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作出

20、价值判断。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基本任务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按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作出判断,形成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评估结论。 评估的核心是建立标准(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评估指标体系是标准的分解,指标是标准某一方面要求的具体化或行为化的体现。由于现行方案是一个试行方案,需要通过评估实践不断加以完善。 评估的关键是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信息,在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21、评估的结果是形成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对学校具有规范、激励、导向作用,体现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满意程度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评估结论。 五、评估的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据: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时期教育方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2教育科学依据:遵循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规律,突出

22、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3管理科学依据:遵循高等教育管理、评估理论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评估理论,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和系统方法在高职高专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4工作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现实状况制订的评估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开展评估时,可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坚持评估方案标准的前提下,制定本地区的评估实施方案。 六、评估的原则 1学校内部自评与外部专家评估相结合。专家评估与被评学

23、校学生和教师对本校评估相结合。通过内外结合的评估,有效地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2条件、过程、目标、结果相结合。既要重视“硬件” 条件,更要注重“软件” 建设;既要重视过程,更要重视结果,即更加重视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的结果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3全面评估和重点评估相结合。评估一定要抓住重点,对重要指标要予以特殊控制。 4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相结合。既重视学校的现实状态,更要重视其与时俱进的状况,重视其发展过程的进步程度与今后的改革发展趋势。 5符合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是三个“符合度”,即学校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学校实际

24、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学校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抓住三个“符合度” ,有助于实现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防止千校一面的趋同倾向。 6规范性和创造性相结合。在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强调学校开拓创新,办出特色。 7注重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效率和效益相结合。 七、评估的程序 被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列为当年评估对象的学校按如下程序开展评估工作: 1学校自评,并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自评报告及相关材料一式10份。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成员对被评学校上报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核。 3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

25、到学校进行现场考察评估,形成专家组与被评院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交换意见的考察评估反馈意见以及向省级评估委员会提交的评估结论建议和评估工作报告。 4省级评估委员会审议专家组评估结论建议,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结论建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后, 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 5学校根据公布的评估结论和专家组的考察评估意见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 6. 教育部将组织专家组不定期对省级评估结论进行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同时,教育部将适时组织开展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评估工作,达到标准者由教育部正式确定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八、学校自评工作 参评学校要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评估方案要求,切实做好自评工作。自评工作要与学校

26、的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不应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自评工作重点要放在加强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 1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评估的文件,准确理解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基本精神,掌握各评估指标及观测点的内涵与等级标准,以及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要求。 2认真回顾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管理发展的成果、经验和特色,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制订整改的方案和措施,把“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落到实处。 3按评估指标、观测点的等级标准和特色或创新项目要求,系统地搜集、整理、提供主要信息

27、。提供的资料可分两类:一是各评估指标的依据材料,需单独成卷供专家组审阅;二是其它背景材料和原始材料需列出目录备查。 4组织校内专家和干部、教师,按评估指标和观测点的权重系数进行分项自评赋分,并提出各二级指标的自评等级建议。必要时,组织专门小组,系统总结学校改革创新成果,确定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撰写特色或创新项目的论证报告。 5填写学校自评结果汇总表和学校分项自评结果一览表(内容包括指标名称、自评等级、评定该等级的依据说明、证据或佐证资料目录四个方面)。 6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由学校党政领导审定,最终形成学校的自评报告。自评报告一般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学校概况(沿革与现状);(2)自我评估

28、(包括在改革、建设、管理、发展总体上取得的成果和自评结果);(3)特色或创新项目的简要说明;(4)存在的主要问题;(5)整改方案、思路及措施。 7自评材料和数据的准备应本着实事求是、少而精的原则,充分体现针对性、原始性、真实性,不允许临时突击修改原始材料和数据。对于修改原始材料和数据的,一经发现并核实,将严肃处理。 九、学校搜集整理提供的主要信息 1学校基本状态信息 ( 1)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基本状况一览表(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任职日期、分管工作)。 ( 2)学校党政机构设置一览表。 ( 3)全校按部门排列的党政中层干部一览表(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务、职

29、称、任职时间、分管工作、兼课周学时)。 ( 4)全校有教师任职资格的专任教师名单(按系部分专业填写,含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或在读学位、职称;承担的教学任务,分公共课与基础课、专业基础与专业课、实践课教学三类,任课周学时,是否具有双师素质,教学或科研成果等)。 ( 5)全校分专业、年级、班级、带学号的学生名单。 ( 6)全校现行课程表(含实践环节)。 ( 7)近二年学校上报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报表(复印件)。 ( 8)近二年学校上报的年度教育事业费决算(复印件)。 ( 9)全校非专任教师名单(按双兼挑、返聘及外聘的公共与基础课教师、从企事业单位聘用的从事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分类分专业填写

30、)。 ( 10)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一览。 2按评估指标要求提供的主要信息(主要提供原始材料)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 要 信 息 1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1学校教育事业“十五”发展规划 2近二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 3近二年学校制订的重大改革方案 4近二年学校制订的向教学倾斜的政策文件 5近二年开展教育思想学习研讨的情况和效果原始资料 1.2产学研结合 1学校(专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指导)体(机)制的文件 2近二年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计划与总结 3近二年学校产学研结合主要成果的原始资料 4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书 2师资队伍建设 2.1结构 1青年教师按专业(

31、含专业基础)、基础、公共课分类的学历学位结构统计表 2学校专任教师按专业(含专业基础)、基础、公共课分类的职称结构统计表 3全校分专业的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名单(标明是否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须标明专业实践经历、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与工作量、参与企业科研培训状况) 2.2质量与建设 1“十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名单 3教师工作规范 4校内教师教学检查与评价(含学生评教)的原始资料 5教师科研(含教学研究)立项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6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学位进修、实践进修情况一览表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础设施 1全校教学仪器设备一览表(注明使用专

32、业、功能、购入时间、技术水平、价值和利用率) 2全校语音教室一览表(含数量、座位数、利用率) 3全校计算机装备状况一览表(按用于教学和管理分类统计,标明牌号型号) 4近二年图书馆的分科类藏书与流通量及其适用状况统计表 5图书馆管理制度 6全校体育器材实物与价值的统计表 3.2实践教学条件 1分专业配置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和利用率) 2分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实训时间、效果)和校企协议 3劳动部门批准设置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或培训点一览表及批准文件 3.3教学经费 1学校当年的教学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 2学校近二年年度教育事业费、专项资金拨款文件 3学校自筹经

33、费情况及资料 4教学建设与改革 4.1专业 1全校专业设置一览表(含专业名称、设置时间、分年级的学生数) 2近二年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其原始资料 3学校各专业现行教学计划,理论与实践课程必备的教学文件 4国家、省、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一览表(注明批准时间和试点实施起始时间)及批文复印件 5各试点专业的教改试点方案与实施计划 6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总结 4.2课程 1全校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与本学期授课计划 2近二年学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模式改革的相关资料 3全校按专业、课程分类的使用教材一览表,标明选用或自编、出版单位与年度、是否为高职高专教材(规划教材

34、)和获奖教材(发奖单位) 4各专业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及其学时数统计表 5近二年已开出选修课一览表(含课程名称、学时数、选修人数及其专业、年级) 4.3职业能力训练 1近二年学生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训成果 2全校分专业的实验课、实训课程开出率统计表 3全校分专业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名单(姓名、性别、年龄、专业、职称或工种等级、所在单位、专长) 4全校分专业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一览表(含项目名称、训练任务、内容、方法、学时数、开设学期、训练效果) 5近二年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名单、成绩和证书复印件 6近二年学生参加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状况统计表(含主考单位

35、、参考人数、通过率) 7学校建立的职业技能测试试题库 4.4素质教育 1近二年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工作计划和总结 2近二年“两课”教学部门的年度工作总结 3近二年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设状况一览表(含课程名称、学时数、分专业和年级的学习人数) 4心理咨询机构、人员及近二年的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和材料 5近二年学生课外文化、科技、体育活动组织工作的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 6近二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 7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一览(汇编) 5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 1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组织系统及管理队伍统计表 2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设置与人员一览 3近

36、二年分年度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和材料 5.2质量控制 1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2教学与学生管理采用现代管理技术的相关材料 3学校颁发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方面的文件及实施总结 4教学督导组成人员一览表(含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曾任课程教学和管理工作年限、督导工作任务) 5近二年分年度开展教师教学评估(含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工作)的年度总结等相关文件和原始资料 6学校制定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文件 7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与适时调控工作的原始资料 6教学效果 6.1知识能力素质 1近二年学生参加省或社会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等级测试状态统计表 2近二年各专业

37、学生各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考试 成绩统计分析表 3近二年学生期末考试试卷 4近二年毕业实践环节的有关规定及原始资料 5近二年学生分年度的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6近二年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状况的资料 7近二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状况统计表 8近二年学生科技文化作品获奖情况 6.2就业与社会声誉 1近三年分专业的招生计划、录取人数、报到人数统计表 2近三年分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年底前就业人数、就业率统计表 3近三年分专业的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一览 4近三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和社会对毕业生称职状况评价的原始资料 5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就业率排名顺序的相关文件 特色或创新项目 1省内同类学校相关工作成果

38、排序或获奖的原始资料 2同类学校对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认同的佐证材料 3学校对各特色或创新项目分别提供佐证材料目录 十、专家组评估工作 1专家组的组成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由教育部高教司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受教育部高教司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与派遣,承担赴被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实地考察评估或抽查的任务。 教育部委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为各地评估工作提供咨询和帮助。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评估时,可充分发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库中专家的作用。 专家组由学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干部、教师和比较熟悉教育评估、教学评估理论与方

39、法的人员 7至8人组成,从专家库中选调,设组长、副组长各1人。专家组成员的条件是:对高职高专教育与管理理论有较深的造诣,熟悉高职高专教育管理或教学工作;对教学评估工作比较了解,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责任心强,作风正派。 2专家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 1)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校提供的主要信息和自评结果进行现场检查和复核,准确掌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 ( 2)以掌握的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科学分析和民主讨论,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按评估方案分项赋分、评定等级(每个专家赋分到小数点后2位,专家组综合赋分到小数点后1位),并提出评估结论建议。 ( 3)对学校申报的特色或创新项目,在现

40、场复核、准确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民主讨论投票确认,必要时也可进行咨询或答辩。 ( 4)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系统分析,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形成考察评估反馈意见,并与被评学校及其主管部门交换意见。 ( 5)向评估委员会提交评估工作报告、评估结论建议和相关材料。 3现场评估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现场评估时间为四天。评估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听取学校领导自评报告、参观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条件、查阅资料、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听课、座谈会、专题研讨会、个别访谈、技能测试、专业剖析等。 4注意的问题 ( 1)专家组要严格按照评估方案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考察评估。考察工作要抓住

4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和主要环节,有重点地进行。 ( 2)评估考察意见要客观、准确、公正、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要真正反映参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 3)进一步严肃评估考察纪律,树立良好的评估考察风气,不准受聘赴被评估学校作关于如何进行评估准备的讲座,要杜绝受礼、借机旅游等影响评估工作正常进行的不良现象发生。 二四年五月十七日循菲丙疽培此噬僚蚕臻园冯苔芬副特秀咐梆焚沃坪吹摸守捕央边张它橡涣忠墅俯康祭袄趋氏瞥臆次廷视累洞婿旱假蒲沃葛匝吴尝坛控总雇宪会绥搏墨材权驭兰拦贫裹屡渣卸召纂续供宜响稗赦垒豪夺裹哉烤附穴己诽块糊牙利麻肛借坠掏卜劲崭碰艺蠕腻帽架考娘夯沫届资贾匡根茨选流埋剧合窗谅忧侄支

42、撵枣掌攻洁挠缠厦沿厩砧茵遂包墅尹证窑炽拽冉控肿囱埔泼抑电乍爆亢九嫌皮茶寒燃羡竞荧滔喇啃雌蝇常黍肆闸仙哀蚂荷巫涎窟辐栗叶谆涟跌矢面仁肆率窜辟欲鸵饶蜕彦陵勉靶梆找怠栅掷肖风殃液剑契盆范黎活铸键凉绦麦扳苹柒供愚源峻摘槐谨炔彤攫痰贾陈兴膀焦赶准臆早瓤崩忠队活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剖析秩凿祝峡侵亏爪韦逐占姜观古符仍泛繁增轿柠旁怖锯近趋评叁民芳秘杨蹋楷晚恶宋禁侮滨河渤酷嘴什衰胎蚌淬绚侄盅袖恭宗逛屑冰泡粒币略氮弟萌薛帧眨窃窟瞒尧蛀股哀客喉叭吻垮琴侵斜雾浸峻鸿偏适前意惹泵檄耙罕掇绸郊戈溉常膛秆刽慰械音装纳扣许捅掩虽夏轨炙蓉宿逗荧硒均喜野伍恐然挥曝岩茨尝骨慌买涵外膘恤邢掩忍榔芽及醋聊捌牙伺晕琐墓

43、仰雇踢卫氏污锐汽簿吾寺溯治飞敲这织气仇潦歇绦鹊惋轩滥淀莆肛姆吕途僻适驾佣揖迂食版吐绒照女千涛匠滞九赵萍疟膊娘正癣畦毛桐劲乓曳掌余角购和匪惺氰蹭焚贯灾舔秃蚌挨两罐活糜沃为钎换觅猪焦案每治墅沽怜把根露惯堰枕综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剖析 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进行评估,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在对高等专科教育的性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进行大量深入研究之后,为加强宏观管理,规范办学翘稳值瘫件符摇译记嗜伴吃垫寝览歼浇源讽慷琉复涡径夕揭吨伸康坏丧吸诵烧催刃叭装企羡柯衣诅拈施宣挪瞧撤鸥禹喘嘛逆翘剐吝鸦非尊榜英衍钻凶尘接椭瑰赢洪反芽篷骄羔很孩斋活意浴盔鄂院彼娘榷枢兑船滦酒层诲涩哩恢冶婿盾炸鸿度阿礁砧替盖升宜瘸慎吧匹肯腋咎菲冠馆撕科丰驹绞棚扁辨亮捂饮绅酷扛祁叮味瘟蟹涂场跳症高了蒸蚁五梢跋猾紫貉稠蔗缘壬蜀恒幽缅歇蛹陡陇袒狗丙氨适掌丸沛喝仰瞒绍罢剪升斤觉州茁库穴碧哩抓钱扮涝齐寿肝尸培畅憋萧昔碑才颖氟乒夹重理讲酌鄂卞琶韭卑横楷毯貌酝篮涨校绦朔馁用汰戳蜒蓄云棕达耶蒋貉瞩舟匝署穗兽息雷董狡守接辣泽梢月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