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参考.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37386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参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参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参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参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参考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引,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指导,结合普通高中会考导引,在确保学生在顺利通过会考的基础上,努力使学生在2018年的高考中有新的突破。为了这一目的,在第一学期的复习阶段就必须努力让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能力,尽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教学计划与要求新课已授完,高三将进入全面复习阶段,但是由于我授课的班级较为特殊,高三(2)班(文科本科班)和高三(3)班(理科专科班),即使是复习阶段,教学安排也有所不同,在教学安排中要重点注意:高三(2)班有十几个艺术生,基础均较为薄弱,例如:林琦

2、臻,林曼琪,孙淑慧,陈洁等同学数学成绩均为倒数的。与非艺术生例如:林兆发,洪晨坡等差距很大,两类同学要共同复习,教学的安排一定要真正权衡,合理安排课堂的难易程度,努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而高三(3)班由于是专科班,授课的时间较为充足,但是学生的基础较差,复习的进度可以适当放慢。第一学期着重是一轮复习,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是学生形成一些最基

3、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同时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由于这一学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一月份的会考,因此在一轮复习的同时要增加会考的相关练习,练习以会考导引的练习为主,再增加一部分影印的练习卷。三、教学措施1、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因为是复习阶段而满堂灌,惟恐学生吃不饱,欲速则不达。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几个矛盾:一是讲和练的统一;二是量和内容的整合;三是自我探究和他人帮助的协调。每天采用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限时小剂量的过关练习(主要以优化方案中的课前热身为主),帮助差生争取基本分,学生可以解决,

4、鼓励他自己完成,克服机械模仿带来的负迁移,同时增强信心。注意用分层教学来落实全体性与差异性。不能一个水平,一个内容,一个进度对待所有学生,既要求保底,又要大胆放飞。能达到什么水平就练什么水平的试题,保持这个水平是首要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大胆向前冲(让提高生独立完成名师预测)。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应多鼓励多指导学法。因为进入复习阶段,这些学生会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放弃念头,教师的关心与鼓励,是他们坚持下去的良药。例如:(2)班的周海渊(3)班的朱森阳,邱霞,季东等同学。2、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学生、教材、教法和高考的研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一轮复习着重结合优化方案复习讲义,落实基础

5、。并在此基础上多参考近几年的各省高考卷,有层次地渗透在课堂中,让学生尝试接受高考难度。认真阅读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结合高考考试要求有选择,有层次,有侧重点得进行教学。3、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和管理。结合精细化的备课,精品化的授课,精选试卷的要求。多研究,多交流,既要集体备课又要主要配合不同班的差异,因材施教,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在三项考试结束后,努力做到一天一小练,一周一大练,一月一综合测。这可以使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积累临场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补救措施,强化复习效果。4、做好辅导工作作为科任,关注所教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从学生利益出发,制定适合的辅导计划。如各科成绩较平均,数学有潜力,就要指

6、导与鼓励他们冒尖,这主要从精选综合题加强训练入手;若除了数学,其他科目都好的,就要利用课余时间,适当补课,当然,鼓励与调动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很重要的。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7、“院长、西席、讲席”等。以上就是第一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请持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