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7).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38099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7).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7)编者小语:2018年小升初复习备考已经开始,在备考复习中,同学们要务必保证各类基础题型逢做必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7),希望同学们多做练习,并祝各位同学在2018小升初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重点中学!61. 有一个果园,去年结果的果树比不结果的果树的2倍还多60棵,今年又有160棵果树结了果,这时结果的果树正好是不结果的果树的5倍.果园里共有多少棵果树?假设:今年不结果的果树看作1份,结果的就是5份。那么,去年不结果的果树就是1份多160棵, 结果的就是2份多1602+60=380棵所以,

2、160+380=540棵果树相当于5-2=3份, 每份就是5403=180棵所以,果树一共有180(5+1)=1080棵62. 小明步行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李刚骑摩托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到甲地.48分钟后两人相遇,李刚到达甲地后马上返回乙地,在第一次相遇后16分钟追上小明.如果李刚不停地往返于甲、乙两地,那么当小明到达乙地时,李刚共追上小明几次?解:李刚行16分钟的路程,小明要行482+16=112分钟。所以李刚和小明的速度比是112:16=7:1小明行一个全程,李刚就可以行7个全程。当李刚行到第2、4、6个全程时,会追上小明。 因此追上3次这是一个关于相遇次数的复杂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最好是画线段帮

3、助分析。李刚在第一次相遇后16分钟追上小明,如果把小明在这16分钟行的路程看成一份,那么李刚就行了这样的:48/16*2+1=7份,其中包括小明在48分钟内行的路程的二倍以及小明在相遇后的16分钟内行的路程。也就是说李刚的速度是小明的7倍。因此,当小明到达乙地,行了一个全程时,李刚行了7个全程。在这7个全程中,有4次是从乙地到甲地,与小明是相遇运动,另外3个全程是从甲地到乙地,与小明是追及运动,因此李刚共追上小明3次。63. 同样走100米,小明要走180步,父亲要走120步.父子同时同方向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每走一步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父亲走出450米后往回走,还要走多少步才能遇到小明?解法

4、一:父亲走一步行100120=5/6米,小明一步行100180=5/9米父亲行450米用了4505/6=540步,小明行540步行了5405/9=300米。相差450-300=150米。还要行150(5/6+5/9)=108步解法二:父子俩共走4502=900米 其中父亲走的路程为900180/(180+120)=540米父亲往回走的路程540-450=90米还要走12090/100=108步父子俩共走450*2=900米 其中父亲走的路程为900*180/(180+120)=540米父亲往回走的路程540-450=90米还要走120*90/100=108步64. 一艘轮船在两个港口间航行,水

5、速为6千米/小时,顺水航行需要4小时,逆水航行需要7小时,求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解:顺水航行每小时行全程的1/4,逆水航行每小时行全程是1/7。顺水速度-逆水速度=水速2,所以全程是62(1/4-1/7)=112千米顺水比逆水每小时多行 62=12千米 顺水4小时比逆水4小时多行 124=48千米这多出的48千米需要逆水行 7-4=3小时逆水行驶的速度为 483=16千米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为 167=112千米65. 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60分钟追上丙,问甲出发后几分钟追上乙?解:乙行40

6、分钟的路程,丙行40+10=50分钟, 乙和丙的速度比是50:40=5:4甲行60分钟的路程,丙行60+10+10=80分钟 甲和丙的速度比是80:60=4:3甲乙丙三人的速度比是44:53:43=16:15:12乙比甲早行10分钟,甲和乙的时间比是15:16所以,甲出发后10(16-15)15=150分钟追上乙。66. 甲、乙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由于配合的好,甲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1/10,乙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1/5,甲、乙合作6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如果甲单独做需要11小时,那么乙单独做需要几小时?解: 甲在合作时的工效是:1/11*(1+1/10)=1/10甲乙合作的工效是:1/6

7、 因此乙在合作时的工效是:1/6-1/10=1/15乙在单独工作时的工效是:1/15/(1+1/5)=1/18因此乙单独做需要:1/1/18=18小时。67. A、B、C、D、E五名学生站成一横排,他们的手中共拿着20面小旗.现知道,站在C右边的学生共拿着11面小旗,站在B左边的学生共拿着10面小旗,站在D左边的学生共拿着8面小旗,站在E左边的学生共拿着16面小旗.五名学生从左至右依次是谁?各拿几面小旗?五名学生从左到右依次是:A D B C E各拿小旗8 2 1 5 4分析如下:由(10)B(8)D(16)E得DBE三者排列次序由C(11)得C排在E前而A只能排第一,因为D不可能排第一68.

8、 小明在360米长的环行的跑道上跑了一圈,已知他前一半时间每秒跑5米,后一半时间每秒跑4米,问他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时间?由于每秒5米和每秒4米时间相等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4+5)/2=4.5m/s全程用时间为:360/4.5=80s一半时间为:40秒一半路程为:360/2=180m用4m/s跑的路程为:4*40=160m后半路程用5m/s跑的路程为:180-160=20m后半路程用5m/s跑的时间为:20/5=4s因此后一半路程用时间t=用4m/s跑的时间+后半路程用的5m/s跑的时间t=40+4=44秒69. 小英和小明为了测量飞驶而过的火车的长度和速度,他们拿了两块秒表,小英用一块表记

9、下火车从他面前通过所花的时间是15秒,小明用另一块表记下了从车头过第一根电线杆到车尾过第二根电线杆所花的时间是18秒,已知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60米,求火车的全长和速度.速度60/(18-15)=20米/秒全长20*15=300米70. 小明从家到学校时,前一半路程步行,后一半路程乘车;他从学校到家时,前1/3时间乘车,后2/3时间步行.结果去学校的时间比回家的时间多20分钟,已知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解:去时,步行的路程是全程的1/2,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

10、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回来时,步行的路程占全程的2/35(2/35+1/315)=2/5。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

11、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行1/2-2/5=1/10的路程步行需要2(15-5)15=3小时,所以步行完全程需要31/10=30小时。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所以小明家到学校305=150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