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5.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38141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5.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41. 某商品每件成本72元,原来按定价出售,每天可售出100件,每件利润为成本的25%,后来按定价的90%出售,每天销售量提高到原来的2.5倍,照这样计算,每天的利润比原来增加几元?原来每天的利润是72251001800元后来每件的利润是是72(125)(190)9元后来每天获得利润1002.592250元所以,增加了22501800450元42. 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比是5:4.乙车先发,从B站开往A站,当走到离B站72千米的地方时,甲车从A站发车往B站,两列火车相遇的地方离A,B两站距离的比是3:4,那么A,B两站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千米?利用份数来解答

2、:甲车行3份,乙车就行了34/52.4份,72千米相当于42.41.6份,每份是721.645千米所以A和B两站之间的距离是45(34)315千米利用分数来解答:甲车行全程的3/7,乙车就要行全程的3/74/512/3572千米对应的分率是4/712/358/35所以全程是728/35315千米43. 大、小猴子共35只,它们一起去采摘水蜜桃.猴王不在的时候,一只大猴子一小时可采摘15千克,一只小猴子一小时可采摘11千克.猴王在场监督的时候,每只猴子不论大小每小时都可以多采摘12千克.一天,采摘了8小时,其中只有第一小时和最后一小时有猴王在场监督,结果共采摘4400千克水蜜桃.在这个猴群中,共

3、有小猴子几只?如果猴王一直不在场,那么35只猴子8小时共可采摘桃子:4400351223560千克每小时采摘:35608445千克假设35只猴子都是大猴子,每小时可采:3515525千克比实际多:52544580千克而每只小猴子比每只大猴子每小时少采15114千克所以共有小猴子:80420只,大猴子:351520只。44. 某次数学竞赛设一、二等奖.已知(1)甲、乙两校获奖的人数比为6:5.(2)甲、乙两校获二等奖的人数总和占两校获奖人数总和的60%.(3)甲、乙两校获二等奖的人数之比为5:6.问甲校获二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百分数是几?根据条件(2)和(3):二等奖总人数为11份,那么

4、一等奖总人数为1123223;转化为整数比,二等奖与一等奖人数比为33:22;甲、乙两校二等奖人数比为5:615:18,甲、乙两校获奖人数比为6:530:25。所以,甲校获二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153050%用份数来解答:获奖总人数6511份,二等奖人数11606.6份,甲校二等奖人数6.65/113份所以,甲校二等奖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365045. 已知小明与小强步行的速度比是2:3,小强与小刚步行的速度比是4:5.已知小刚10分钟比小明多走420米,那么小明在20分钟里比小强少走几米?根据条件,小明、小强和小刚的速度比是:24:34:538:12:15再根据小刚10分钟比小明

5、多走420米可以得出,小明10分钟走:4208(158)=480米所以,小明在20分钟里比小强少走:480(128)82480米做完才发现,小明20分钟比小强少走的,正好是小明10分钟走的路程,所以方法应该更简单一些。用分数来解答:把小强的看作单位1,那么小明是小强的2/3,小刚是小强的5/4 所以小强10分钟行420(5/42/3)720米 小明10分钟比小强少行12/31/3,那么20分钟就少行1/322/3 所以,小明在20分钟里比小强少走7202/3480米46. 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15个,若干天可以完成.当完成加工任务的3/5时,采用新技术,效率提高20%.结果,完成任务的

6、时间提前10天,这批零件共有几个?在加工剩下的13525零件时,工效变为原来的65,那么所用时间就是原来加工这部分零件所用时间的56,比原来少用16。所以,提前的10天时间,就是原时间的:10(16)60天 原计划加工这批零件的时间为:60(25)150天 这批零件共有:151502250个。采用新技术,完成13/52/5的任务,需要2/5(120)1/3的时间,所以计划用的天数是10(2/51/3)150天 所以这批零件的个数是151502250个47. 甲、乙二人在400米的圆形跑道上进行10000米比赛.两人从起点同时同向出发,开始时甲的速度为8米/秒,乙的速度为6米/秒,当甲每次追上乙

7、以后,甲的速度每秒减少2米,乙的速度每秒减少0.5米.这样下去,直到甲发现乙第一次从后面追上自己开始,两人都把自己的速度每秒增加0.5米,直到终点.那么领先者到达终点时,另一人距离终点多少米?开始时,甲、乙速度比为8:64:3,所以甲跑4圈时第一次追上乙; 追上后,甲速变为826米秒,乙速变为60.55.5米秒,速度比为12:11,所以,甲再跑12圈第二次追上乙; 第二次追上乙后,甲速变为624米秒,乙速变为5.50.55米秒,速度比为4:5。 此时乙快甲慢,所以乙再跑5圈追上甲。 这时,甲共跑了:412420圈,还剩10000/400205圈; 乙共跑了:311519圈,还剩10000/40

8、0196圈。 甲速变为40.54.5米秒,乙速变为50.55.5米秒,速度比为9:11。 当乙跑完剩余的6圈(2400米)时到达终点时,甲跑了6圈的9/11: 6*9/1154/11圈,还剩:554/111/11圈,即:400*1/11400/11米。48. 小明从家去学校,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多走1.5千米,他走这段路只需原来时间的4/5;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少走1.5千米,那么他走这段路的时间就比原来时间多几分几之?时间变为原来的45,说明速度是原来的54,所以,原来的速度是:1.5(541)6(千米小时)现在每小时比原来少走1.5千米,也就是速度变为原来的:(61.5)634那么所用时间就是

9、原来的43,比原来多43113。49. 甲、乙、丙、丁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甲21岁时,乙17岁;甲18岁时,丙的年龄是丁的3倍.丁现在的年龄是几岁?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利用和差问

10、题的思想来解答:现在丙和丁的年龄和是64211726岁当甲18岁时,即21183年前,丙和丁的年龄和是263220岁丁的年龄是20(31)5岁 所以丁现在的年龄是538岁50. 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30个.当加工完1/3时,由于改进了技术,工作效率提高了10%,结果提前了4天完成任务.问这批零件共有几个?“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

11、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继续用第46题的这个思路来做:由于改进技术,完成11/32/3的任务,需要原计划总时间的2/3(110)20/33 所以,原计划的总时间是4(1/320/33)66天所以这批零件有66301980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