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39673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小学各年级知识点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第一天(数数与比较)1. 把右边3个五角星图上颜色;从左边数起,把第7个圈起来。分析:本题首先要把方向分清楚(左手指的方向是左边,右手指的方向是右边),其次要学会认识基数和序数,即1) 基数表示有几个(可一个可多个);2) 序数表示位置、顺序、第几个数字前面有第字。2. 小动物们大联欢左 1 2 3 4 5 6 77 6 5 4 3 2 1 右答案:(1)一共来了 7 只小动物;(2)从左边数小驴排在

2、第 4 个;(3)从右边数排在第六个的小动物是小猴。分析:本题为简单的单列排队问题,方向首先要弄清楚,然后可采用标数法解题(遇到数数的问题要标记,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与不漏)。3.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在 ( ) 里填上 或 = 。答案:8()19 12()10 51()155+6()3+7 3+19()21 8+9(=)3+14分析:本题要熟练的掌握 = 的使用,(大于号张大嘴巴笑大数,小于号小嘴尖尖刺小数);另外数与数之间的比较,1) 首先要看数位,数位越多则数越大;2) 若数位相同,则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数大则大,若最高数位数相同那就要看次高位,依此类推。4. 在一次考试中,恐龙考了95 分,

3、小鱼考了78 分,小猪考了61 分,小鹿考了83 分,小鸭考了91 分。小朋友们你能按照考试分数由高到低,帮他们排一排顺序吗?谁考的最高,最聪明呢,请你将它圈出来。答案:(95) (91) (83) (78) (61)(恐龙) (小鸭) (小鹿) (小鱼) (小猪)恐龙考的最高,最聪明。分析:本题仍然要求熟悉掌握数与数之间的比较,数位相同比较,首先要看最高位,最高位数大则大,最高数位数相同那就要看次高位。第二天(巧填数字)1. (1) 填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1.答案: 分析:要求横行、竖行的3个数相加都得11,则1和3的下面是11-1-3=7,2和3的右侧是11-2-3=6。(2

4、) 填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得15.答案: 分析: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得15,则6和3之间是15-6-3=6,3和8之间是15-3-8=4,6和8之间是15-6-8=1。2. 把1,2,3,4,5 分别填入下面的圆圈中,分别满足下面条件分析:本题最重要的是中间的圆,因为它在横行和竖行均被加了1 次,即共被加了2 次,而其它均只被加了1次,且题目要求数字不可重复使用,所以关键求出中间圆所填的数,再采用枚举法求出其它圆所填的数。(1) 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8答案: 分析:横行和竖行都等于8,所以两行的和是16,但是所有数字加一起,即1+2+3+4+5=15,说明多算了1,中间

5、的数字被计算两次,所以中间的数字是1,剩下7,根据枚举法可知7=2+5=3+4。(2) 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9答案: 分析:横行和竖行都等于9,所以两行的和是18,但是所有数字加一起,即1+2+3+4+5=15,说明多算了3,中间的数字被计算两次,所以中间的数字是3,剩下6,根据枚举法可知6=2+4=1+5。(3) 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10答案: 分析:横行和竖行都等于10,所以两行的和是20,但是所有数字加一起,即1+2+3+4+5=15,说明多算了5,中间的数字被计算两次,所以中间的数字是5,剩下5,根据枚举法可知5=2+3=1+4。第三天(图形计数)知识点:图

6、形计数有很多种方法,如枚举法、打枪法、公式法、编号法以及分类法等等,而今天的作业重点是采用分类法,即由小到大数,注意一定要把每类情况都考虑到,并要按照一定得顺序来数,这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1. 数一数下列各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答案:(1) 小三角形 2 个,大三角形( 2 个小三角形组成) 1 个,共 2+1= 3 (个) 三角形(2) 小三角形 4 个,大三角形( 2 个小三角形组成) 4 个,共 4+4= 8 (个) 三角形(3) 小三角形 3 个,中三角形( 2 个小三角形组成) 1 个,大三角形( 3 个小三角形组成) 1 个,共 3+1+1= 5 (个) 三角形2. 数一数下列各图中

7、有多少个正方形.答案:(1) 小正方形 4 个,中正方形(4个小正方形组成) 1 个,大正方形 1 个,共 4+1+1= 6 (个) 正方形(2) 大、中、小正方形各 1 个,共 1+1+1= 3 (个) 正方形(3) 小正方形 4 个,大正方形 3 个,共 4+3= 7 (个) 正方形3.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答案:(1) 小长方形 4 个,中长方形( 2个小长方形组成) 4 个,大长方形 3 个,共 4+4+3= 11 (个) 长方形;(2) 小长方形 3 个,中长方形( 2个小长方形组成) 1 个,大长方形( 3个小长方形组成) 1 个,共3+1+1= 5 (个) 长方形。4.

8、找出只含一个圆圈的正方形的个数.答案:包含 1 个基本正方形的带圆环正方形有 1 个,包含 4 个基本正方形的带圆环正方形有 4 个,包含 9 个基本正方形的带圆环正方形有 1 个,所以共有 1+4+1= 6 (个) 正方形。5. 找一找 图(1)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图(2)中有多少个四边形,多少个三角形?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

9、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答案:(1)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则有 6 个正方形;(2) 三棱柱中有 3 个四边形,2 个三角形。“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

10、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四天(数方块)知识点:数方块的方法有:(1)分层数,这种方法最简单,其中没被上一层压住的,完全露出来就是多

11、出来的,且从上往下数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2)分排数。所以以后遇到数方块的问题要记牢A、分层来数它们。B、藏起来的方块要数清。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