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数学高考临场应考20招.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41836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数学高考临场应考20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届数学高考临场应考20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届数学高考临场应考20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届数学高考临场应考20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届数学高考临场应考20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数学高考临场应考20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数学高考临场应考20招.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届数学高考临场应考20招高考的遗憾莫过于实有的水平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致使十几年的辛劳毁于两个小时的“经验”不足。应该知道,数学高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较量,而且也是心理素质和考试技术的较量。当一个考生进入封闭的考场之后,他(她)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可以看成一个常数,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阅卷的得分点,这就取决于稳定的心态和答题的技术了。根据数学高考解题和阅卷的特点,我来提供一些正常应试乃至超水平发挥的技术,从“进场前后、答题要领、全局意识、解题策略、分段得分”5个层面组成考试临场20招。第一部分 进场前后进入考场的前后,主要是做好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体力准备和发挥准备。第1招:提前进入

2、角色。具体要做到:(1)考前调整,休养生息。考生在考前一两周应逐渐放松,进入静息状态,并进行生物钟的调整,让作息时间安排得与高考的时间同步,在这段时间内,要保持情绪稳定,降低学习强度,增加睡眠时间,进行轻微活动,熟悉考场细则,做好物质准备,在一种宁静的气氛中主要做识记性的复习工作(勿做难题、偏题、怪题)。比如,回想学科的整体结构,舒展脉络,背诵其中的重点内容(如二项式定理、等差、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等)。发现有漏缺是不要焦急,应从容不迫地坐下来翻阅教材和笔记,保持内紧外松。“静能生慧”,经过强化训练之后的静息,是记忆恢复的最佳选择,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脑风暴”之后的冷却期

3、出现的,临考前必要的静息,看似失去,实为获得。(2)熟悉考场,备份清单。考生一定要亲临考场(特别是考场未设在本校的考生),熟悉环境,记下来回的路线和行走的时间,认准卫生间和医疗室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消除所谓的“新异刺激”,另一方面也能“以防万一”。临考当天,应有充足的睡眠,并吃好清淡的早餐和带齐考试用品。(3)提前活动,进入角色。应提前半个多小时到达考场,一方面防止路上出现意外,另一方面可以稳定情绪,让脑细胞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让大脑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如:清点所需用具是否齐全、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特别是一些自己认为难记易忘的结论等。第2招:迅速摸清“题情”。刚拿到试

4、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思考亦为进入高潮,此时不要匆忙作答,可以从头到尾、正反两面通览一遍试卷,弄清全卷共有几页、几题?看看页码是否齐全?答卷是否配套?印刷是否完整、清晰?尤其要认真阅读试卷的说明与各题的指导语。(1)通览全卷的作用。首先,一份试卷,相当于一份学科复习提纲,有了试卷的全貌认识,可使我们有机会从整体结构上获得积极的暗示,便于从学科的知识体系上产生联想,激活记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其次,可以为实施正确的答题策略提供尽可能多的客观基础。再次,便于统筹安排时间,防止个别小题上纠缠过久,也能有效克服“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的毛病。最后,可以提前防止缺页、残页

5、、空白页,也能从根本上避免漏做题。(2)通览全卷的基本工作。通览全卷即是摸清“题情”,又是解题的第一个循环,一般可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4件事。其一,填卷首、看说明、两写三涂。其二,顺手解答。即顺手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显然,看完全卷比只看开头两三道题更容易找到熟悉的内容,更容易找到会做的题目;而只要能很快解答出一两道题(每套试卷都会有难度系数0.8以上的热身题),情绪就会迅速稳定下来,并且“旗开得胜”的愉悦感还有一种增力作用,能鼓励自己去作更充分的发挥。其三,粗略分类。其四,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要对题量心中有数、要对题分心中有数、要对题目内容的分量心中有数。第二部

6、分 答题要领通览全卷之后,思考逐渐进入高潮,建议掌握好三个答题要领。第3招:三轮答题。就是说,完整解答一套试题可经过3个循环(三轮答题法)。一头一尾是两个小循环,各用10分钟左右,中间是一个大循环,用将近100分钟。第一循环:通览全卷,先做简单的第一遍解答,这是一个小循环。按高考题的难度系数比例3:5:2计算,可以先从那30? ro容易题入手,获四五十分;同时,把情绪稳定下来,将思考推向高潮。第二循环:全面解答,即用将近100分钟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卷,会做的都做了。在这个大循环中,要有全局意识,能作整体把握,并执行“四先四后”(参见第4招)、“一慢一快”(参见第5招)的方针。第三循环:复查收尾

7、,即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检查解答过程并实施“分段得分”(参见第1620招)。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都不可能在第二循环中答全答对所有的试题,因此要对那些答不全或答不对的题目进行技术性处理。这一步的作用有点像足球守门,把住最后一关。即使都做完了的题目,也要复查,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一步是超水平发挥,争取多得分的不可缺少的步骤。第4招:四先四后。考虑到满分卷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考生,都只能答对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因此,执行“四先四后”的技术措施是明智的。(1)先易后难。(2)先熟后生。(3)先高后低。就是说要优先处理高分题(解答题),特别是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更要注意解题的时间效益。(4

8、)先同后异。第5招:一慢一快。就是说,审题要慢,解题要快。其中,审题要慢具体要抓好审题的“三个要点,四个步骤”。即:要点1:弄清题目的条件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要点2:弄清题目的结论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要点3: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哪些数学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步骤1:读题弄清字面含义。步骤2:理解弄清数学含义。步骤3:表征识别题目类型。步骤4:深化接近深层结构。再次,书写要快。首先,在宏观上要有争分夺秒的速度意识,因为高考本身有时间的限制,有速度要求。据统计,一套高考数学卷通常控制在2000个左右的印刷符号,若以每分钟阅读300400个印刷符号的速度审题,约

9、需57分钟,考虑到有的题目要反复阅读,实际需要12分钟,书写主要用于解答题,约3000个印刷符号,按每分钟150个印刷符号的速度书写,约需28分钟,也就是说,看清题目后直接抄标准答案都需要40分钟,留给思考、草算、文字组织和复查检验的时间只有80分钟,平均每一问(通常是每卷都有21只22道题,约30问),保证不了3分钟,为了给解答题留下思考的时间,选择题、填空题就只能在一二分钟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先跳过去(被跳过的题目其实还在潜意识里继续思考);解答题中容易的题也不妨边想边写,节省草算时间,一般地,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的时间比可分配为3.5:6.5.其次,具体到每一题,一旦找到解题思路,书写

10、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罗嗦重复,更别画蛇添足(导致倒扣分),用阅卷教师的行话来说,就是要写出“得分点”,就数学题而言,一个原理写一步就可以了,至于不是题目要直接考查的过度知识,特别是那些初中知识,可以直接写出结论,须知,多写一步就是多出现一个犯错的机会,就是多占用了后面高分题的一点思考时间,这就意味着“隐含失分”或“潜在丢分”。为了节约书写,建议多使用数学语言、集合符号、充要条件。第三部分 全局意识高考并不是按满分录取的,也没有单科的最低录取控制线。因此,部分题目失分、个别科目未考好并不影响录取,关键是加总分能进入录取线,上述“四先四后”已经体现了临场的全局意识,此外还有3条建议

11、。第6招: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应该看到,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计120分),是试卷构成的主要成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是高校录取的主要依据,并且还是进一步解高难度题得基础。我们说“前120分若能稳拿,后30分就更有希望了”。确实,考生若能攻下全部中下档题目,稳拿120分,应该认为这已经打了一个打胜仗。已经获得了一个成功的奖赏,它为后面攻克高难题准备了时间和心理能量,更容易超水平发挥,退一步说,各科的难题都做不了,仅凭80%的得分率(总分可得750x0.8=600分),录取通知书也已遥遥在望了。相反,若因为还有二三十分的题做不出来(满分150分),感到紧张、焦急,总想全做全对,就

12、只会更加发挥不好,甚至忙中出错,把本来做对的地方也改错了(检查中遇到两种解法,没把握时,可优先尊重第一选择,相信第一感觉)。应该知道,高考是加总分录取的,它是依据相对分数的优势从前往后选择的。就像奥运会比赛,关键不是破世界纪录,而是得金牌,当然,既得金牌又破记录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但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要害是“考上”!要确保基础分,拿下力争分,不丢零碎分。第7招: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高考的时间很紧张,不可能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答题要立足一次成功,稳打稳扎,字字准确,步步有据,努力提高解题的成功率,最好是每进行一步书写时,都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上下两行,顺便检验有无差错(步步检验)!

13、第8招:内紧外松。考试的始终,不宜过分紧张,也不要漫不经心,要有适度的紧迫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又要防止过分焦虑和患得患失,做到坚定、清醒、沉着、从容,叫做“内紧外松”。没有紧迫感就没有最佳竞技状态。这里说的紧迫感主要指考试过程中要放得开,挺得住,精神集中,心态平和,勇于自我鼓励,善于自我暗示,同时还表现为时间观念、速度意识和遇到困难时的信心、勇气、毅力与不屈不挠,应该认识到,个别题目不会做(或来不及做),有的科目未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等都属于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更别惊慌失措),都要以内紧外松的态度坚持考好每一科,坚持做好每一题,坚持用好每一秒(答题顺利时也别提前交卷),绝不能中途泄气。比如,遇到

14、数学解答题较难、思维受阻的情形较多时,就要在心里暗示自己:不是自己一个人不会做,大家都难,拿不下来并不影响录取,“我易人易莫大意,我难人难不畏难”。从全局上看,高考是加总分录取的,不在乎一题一科的得失,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有全局意识,越是要想到“东方不亮西发亮,暗了北方有南方”,必要时可以闭目养一养神,或做一做深呼吸。第四部分 解题策略由于高考有时间的限制,因而拿到题目要迅速解决“从如何下手”“向何方前进”这两个基本问题,这与平时做作业没有时间限制是不同的,并且,这些年的试卷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基本上都是不下21或22道题约30问,有较高的速度要求。怎样才能做到两个迅速呢?建议应该掌握解题的一

15、些思维规律。首先是明确解题过程,其次是掌握解题策略(如模式识别、差异分析、层次解决、数形结合等)。当然,最根本的方法是学会分析:分析条件、分析结论、分析条件与结论的联系。第9招:解题过程。把寻找习题解答的活动过程叫做解题过程。它通常包括从拿到题目到完全解出的所有环节和每一步骤。第10招:模式识别。(1)模式识别的基本含义: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首先辨认它属于已经掌握的哪个基本模式,然后检索出相应的解题方法来解决,这是数学解题中的基本思考,也是解高考题的重要策略,我们叫做模式识别。(2)模式识别在解高考题中的具体化。主要有两个具体的途径:一是化归为课堂上已经解过的题,二是化归为往年的高考题(或

16、其变式题)。(3)模式识别的三个层次:一是直接用(适用于容易题),二是转化用(适用于中档题),三是综合用(适用于难题)。第11招:差异分析。通过寻找题目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差异,不断减少目标差距而完成解题。第12招:层次解决。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是按层次展开的,先粗后细,先宽后窄,先对问题作一个粗略的思考,然后逐步深入到实质与细节。或者说,先作大范围的搜索,然后再逐步收缩包围圈。数学解题也是一个创造性活动,也可以层层深入的解决。第13招:数形结合。在解题中,既用数的抽象性质来说明几何形象的事实,又用图形的直观性质来说明代数抽象的事实,在数与形的双向结合上寻找解题思路,叫做数形结合。数

17、形结合的主要途径有:坐标系、转化、构造。数形结合应遵循的原则是:等价性原则、双向性原则、简单性原则。第14招:选择题“小题小做”。高考选择题承载着全面考查“双基”、广泛覆盖知识点的功能,具有“单、多、广、活”的特点(内容比较单一、数量比较多、覆盖面比较广、题型比较活泼),主要检查基础知识理解不理解、基本技能熟练不熟练、基本运算准确不准确、基本方法会用不会用、考虑问题严谨不严谨、解题速度快捷不快捷,要求学生“熟、准、快”(内容熟识、概念准确、推演快速)。近年其易、中、难的比例约为4:3:1,难度系数约为0.7左右。是考生的一个重要得分来源。从高考临场的角度看来,为了给难度较大、分值较高的解答题留

18、下较多的思考时间,每道选择题应争取在2或3分钟内完成,4分钟还完不成的题就先跳过去,总计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以内。因此,把握选择题的解法,必须包括这样一个战略性的目标:快速求解、小题小做。一般来说,选择题的求解有六个基本方法,又各有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12个技巧解法,现列表参照如下:基本形式基本方法肯定一支否定三支求解对照法顺推肯定法顺推否定法逆推代入法逆推肯定法逆推否定法特值检验法特值肯定法特值否定法逻辑分析法逻辑肯定法逻辑否定法直观选择法直观肯定法直观否定法特征分析法特征肯定法特征否定法在具体使用这些方法时,应该认识到求解对照法是用得最多的通用方法。但在求解对照法前,应该先考虑其他方法能

19、否奏效,尽量避免“小题大做”。同时,还应该注意多种方法的交替使用。第15招:填空题“以快为上”。填空题与选择题、解答题一起组成高考试卷的三大题型。通常,填空题的题量和分值已接近选择题,而难度则介于选择题与解答题之间(难度系数约为0.5左右)。虽然填空题的平均难度只是中等的,但在三大题型却是最容易丢分的,一步思虑不周,一次细节疏忽,一个心理差错都会导致“全题皆空”。求解填空题必须抓住填空题的特点(没有选择支供你参考、不需要写解题过程、题目设计强调多考一点想,少考一些算、标准答案唯一),做“结论准确、方法合理、过程简洁”,确保成功率。第五部分 分段得分一道高考题做不出来,不等于一点想法都没有,不等

20、于所涉及的知识一片空白,尚未成功不等于彻底失败。问题是,如何将片段思路转化为得分点,从而“分段得分”。(1)考生“分段得分”的法定依据是高考“分段评分”。在高考中,由于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的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别这些情况,阅卷时总是按照所考查的知识点,分段评分。踩上了知识点就给分,多踩多给。据此考生答题就应该也必然是“分段得分”。由于平时做作业,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全做全对”,不实行“分段得分”,所以考生在高考时就不习惯“分段得分”,这就把平时做作业与高考竞争混为一谈了。因此,考生必须从高考性质与评分办法上去理解,转变观念,心理换位。教师在模拟训练时也应提醒这一点。(

21、2)分段得分的基本内容是防止“分段扣分”,争取“分段得分”。“分段评分”既包括“分段给分”也包括“分段扣分”。因此,考生应做到“能力所及不丢一分,不会的题拿足够分”。第16招:分解分步缺步解答。在数学考练中,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实在啃不动,一个明智的策略是,将它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子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把这种情况反映出来,那就是在高考答题中,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表达到什么程度。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和那些已经程序化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到这一步的满分,最后结果虽然没有得出来,但分数却拿了不少。解答题有好几问,只完成一二问就是缺步解答,应

22、用题“设、列”没有“解、答”也是缺步解答。第17招:引理理想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某一个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它,作为一个中间结论,接着往后推,看能否得出结果。如果得不出结论,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我们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个“中途点”或“引理”。这是一个常识性的解题策略,但是由于高考时间的限制,“引理”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先把前面的写下来(保证分段得分),再写上“证实某某之后继续而有.”,一直做到底,保持整个解题思路的完整,这就是跳步解答。这个攻克下来的“中途点”可能就是关键步骤,理应扣分,但后面部分能加点分,如果这个攻不下来的“中途点

23、”并非关键步骤,那么整题的丢分就很少,这比完全不写或只写前半部分强得多。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了,不要乱七八糟地插上去,可补在后面,写“事实上,某某步可以证明如下”。这样,整个解答就天衣无缝,一气呵成,也整齐整洁了。对于有二三问的题目,若第一问做不出来时,可“跳步解答”先做第二问或第三问。有时,考题前后两问本来就是无关的,先做哪个都无所谓;若前后两问是有关系的,则可把前一问的结论作为下一问的已知条件,帮助解决下一问。第18招:以退求进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我们不能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局部,从较强

24、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能够解决的问题,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第19招:正难则反倒步解答。“正难则反”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顺向推有困难时就逆向推,直接证有困难时就间接证,从左边推右边有困难时就从右边推左边。如果从已知条件出发实在无法下手,前段分就怎么也得不着了,那可转而拿后段分,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入手,执果索因。二是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矛盾。第20招:扫清外围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的,既必不可少也不困难。这就像打攻坚战时先扫清外围。“教书先生”恐

25、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

26、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辅助解答是十分广泛的,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并写出相应的代数式,设极值题得变量并用以表示其他量,设轨迹题得动点坐标并用以表示其他条件,进行反证法或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等。除此以外,对于个别选择题、填空题不会做,“大胆猜测”也是辅助解答。猜测是一种能力,解答题有时也离不开大胆猜测;书写也是辅助解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

27、,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