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43562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跨入进入新的一年,我们的新课结束,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将在1月8日进行,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制定本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3、通过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4、通过摸拟训练,培养学生考试的技能技巧。本学期的知识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基本概念比较多,也比较

2、抽象,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地理结合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二、复习重点1、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抓住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大小比较等这些重要的概念极其相关知识,以判断的形式为主进行复习,强化训练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极其混合运算。2、第三章字母表示数:重点是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3、难点是列代数式和去括号,让学生清楚的掌握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经过填空,判断练习,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强化训练化简求值。3、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三个定理和线段中点、角平分线等定义的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熟练地结合图形进行线段及角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会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4、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题: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复习方式1、总体思想:分单元复习,同时综合测试三次。2、单

4、元复习方法:学生先做单元练习题,收集各学习小组反馈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布置适当的作业查漏补缺。3、综合测试:严肃考风考纪,教师及时认真阅卷,讲评找出问题及时训练、辅导。四、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单元复习12月20日-12月28日,复习本学期各章知识内容。第二阶段:综合测试1、1月4日,综合测试,讲评;其目的增强学生期末考试的信心。2、1月6日,考前心理疏导,介绍解题的方法,学生自己复习,老师答疑。五、复习措施及注意事项(一)分单元复习阶段的措施:1、复习教材中的定义、概念、规则,进行正误辨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知识,重视对书本基本知识的整理与再加工,规范解题书写和作图能力的培养。宋以后,京师所设

5、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在复习应用题时增加开放性的习题练习,题目的出现可以是信息化、图形化方法形式,或联系生活实际为背景出现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题目有

6、层次,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3、重视课本中的数学活动,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防止命题者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编写相关拓展延伸的 探究性题型以及对例、习题的改编题。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二)综合测试阶段的注意点1、认真分析前两年的统考试卷,基本把握命题思想,掌握重难点,侧重点,基本点。2、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精心汇编一些模拟试卷,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3、在每次测试后注重分析讲评,多用激励性语言,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这个题目不是讲过多遍了吗?你怎么还是错了,真是。相信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期末考生中超常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