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沪教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44728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沪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沪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沪教版)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一、填空(16%)1、12千米=( )米 4600cm=( )dm5米8厘米=( )厘米 700dm-300dm=( )m2、填入合适的单位李叔叔的身高18( ); 教室面积约是48( )3、边长是(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36平方厘米。4、用数卡1、2、5、7、8、0摆出两个三位数,差最大是( )5、有2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用这些小正方形拼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有( )种拼法。6、2018年是( )年,

2、2月有( )天,全年有( )天。7、学校操场一圈是250米,跑( )圈是1千米。8、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9、一条马路长104米,如果在这条马路的一边每隔8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一共要种( )棵树。二、选择(选择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括号)(2%)1、要使得636的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 )。A.15 B.69 C. 792、正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A.1 B.2 C.3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2%)1、12580积的末尾有4个0。( )2、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2分钟,10分钟锯完。 ( )应用部分(30分)1、联华超市运来毛巾

3、318条,是运来被单的3倍,超市运来被单多少条?2、阳光小区有一个花坛,它的长是35分米,比宽长15分米,这个花坛占地多少平方分米?3、学校举行爱心图书捐赠活动,三年级共捐赠了120本,四年级捐赠的本数比三年级的2倍少48本,四年级捐赠爱心图书多少本?4、一箱可乐有8瓶,每瓶可乐500克,妈妈买了这样的4箱可乐多少千克?5、小丁丁买了4副跳棋付了100元,还剩52元,每副跳棋多少钱?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

4、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6、小亚全家去旅游,照了824张照片,每本相册25页,每页放8张照片,那么4本相册够吗?“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

5、、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

6、传播知识。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