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生寓言》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49662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生寓言》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人生寓言》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人生寓言》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生寓言》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生寓言》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生寓言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学习重点理解寓言的含义;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简介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

2、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整体感知: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体味感知: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探讨研究: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拓展延伸: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

3、患?原因是什么?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巩固练习第二课时课文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思考品味: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天哪,

4、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问题探究: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拓展延伸: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

5、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体验反思: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

6、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巩固训练:1)完成“研讨与练习”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7、,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课后记: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是本课的成功之处。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