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回顾·拓展二》教案设计范文-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50034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回顾·拓展二》教案设计范文-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回顾·拓展二》教案设计范文-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回顾·拓展二》教案设计范文-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回顾·拓展二》教案设计范文-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回顾·拓展二》教案设计范文-教案汇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回顾拓展二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的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2积累名言警句。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2学生汇报:略。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

2、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二、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2指名朗读、齐读。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三、课外书屋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

3、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4、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

5、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

6、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书籍也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