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燕子》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50889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燕子》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燕子》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燕子》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燕子》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燕子》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燕子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提高欣赏阅读及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二)、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1、自由说说对小燕子的了解。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3、全班学生齐读。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

2、作用。(突出了燕子的特点)(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三)、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1、师导入: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2、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2)文中有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3)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

3、4)读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四)、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1、教师一边板画一边说:燕子在春光中飞来飞去,累了就落在电线上休息。2、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要求:(1)批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2)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3、逐题反馈。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落-写出了

4、小燕子的轻盈、迅速。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良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更具体地写出了远看燕子、电线的特点。含义深刻的句子。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等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天的赞歌是指赞颂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勃过的歌曲。这句话以想象点明全文中心,即借描绘小燕子,赞美像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1、总结文章的内容。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启发和收获。(要求

5、学生各抒己见)3、教师归纳.总结。(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附:板书设计外形美 活泼机灵燕子 飞行美 斜身掠过天空 掠过湖面“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

6、”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停歇美 谱出赞歌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

7、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三、教后反思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蕴含想象,为人们描绘了春天百花盛开、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迷人景象。小燕子从南方飞来,给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在教学时,教师要从书中的图画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画面,试着描绘看到的景色,为学生学习课文作铺垫。教师利用句子的对比,按课文填空,以及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等多种方式来学习语言,让学生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