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猴子捞月》教案-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50967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猴子捞月》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猴子捞月》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猴子捞月》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猴子捞月》教案-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猴子捞月》教案-教案汇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猴子捞月教案篇一、猴子捞月教案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活动准备1、一串毛绒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2、猴子捞月亮故事挂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故事。活动过程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一物象人又象狗, 爬竿上树是能手, 擅长模仿人动作, 家里没有山中有。(猴)教师出示一毛绒小猴玩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内容。(1)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这是一群什么样的

2、猴子?(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3、请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4、组织幼儿做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活动延伸1、晨间活动时,请幼儿观看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2、请幼儿晚上在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篇二、猴子捞月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故事PPT,学习故事猴子捞月,理解故事的内容。2、能利用实验,得出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3、。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及想法。活动准备1、故事PPT、 图片一张(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实验道具(装满一半水的水盆、手电筒)2、图书若干本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提问: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所看见的月亮是在哪里的?二、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1、出示图片(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师:中秋节的时候,有一只小猴子也出来在井边玩耍,突然它发现井里有个月亮,接下来,它会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测)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关于猴子捞月的有

4、趣故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听一听呢?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内容。(1)欣赏PPT至12页,提问: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你猜猜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可适当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捞月亮的动作。(2)继续欣赏PPT至19页,提问: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为什么井里的月亮捞不上来。(3)组织幼儿做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教师小结: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4)欣赏故事结尾部分PPT。师:最后猴子

5、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三、幼儿自主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1、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进行阅读。2、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地方?为什么?幼儿园猴子捞月教案。猴子捞月是我国从古流传至今的一个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可以给幼儿带来深刻的教育意义,老师们可以从各个方面让幼儿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篇三、猴子捞月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

6、科学的兴趣。活动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活动流程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6

7、)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

8、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

9、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

10、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活动延伸: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