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版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的自画像》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53022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版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的自画像》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人版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的自画像》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人版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的自画像》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版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的自画像》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版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的自画像》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版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的自画像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识记: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2.理解: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完善的自我形象。3.运用:学会从全面、发展、客观的角度认识人。学习重难点 重点:怎样正确认识自己难点:人贵有自知之明 教学补记学习方法 自主探讨分组合作【课前预习】1.为什么要探寻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青春期_的增强,我们对探寻_越来越有兴趣。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1)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地认识自己,需要我们_,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_和_,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快乐地成长。(2)正确认识自己,需要我们认真地看待_,只看到自己优势的

2、人容易_,只看到自己不足的人容易_,这两种态度都是_的。(3)正确认识自己,需要我们正确地对待_。认识自己并不是容易的事,他人的评价是认识自己的_。通过_和_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我们才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4)正确认识自己,还需要我们看到_。【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22,豆蔻年华的你一定对未来充满梦想,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把它写下来。人们常用“自以为是”来形容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因为这种人常常自不量力,随意与别人的长处进行竞争。这往往不仅得不到好处,还会招来不幸,沦为笑柄。十三四岁时期的人因为正是“自我”概念形成的时期,由于认识有限,往往在客观认识自己和在自我认识与评价中容易出现偏差,不了解自己的

3、长处和优点,也不了解自己的弱点、不足和缺陷,导致生活中多受挫折。本节课将引导我们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一我的自画像(课前提前完成)1.小组长课前收集画像卡,并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来猜一猜“他”是谁。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的画像卡”对“我”的描述,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活动二相声表演“同学甲和同学乙”(请两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同学甲:我是同学甲同学乙:我是同学乙同学甲:我头脑灵活同学乙:我思维单一同学甲:我的学习好同学乙:我的成绩低同学甲:我身强体壮同学乙:我身弱体虚同学甲:我开朗合群同学乙:我寂寞孤僻同学甲:我十全十美同学乙:我一无是处同学甲:我骄傲,我看自

4、己一朵花同学乙:我自卑,我看自己豆腐渣(小要求:语言、表情要尽量符合说相声的要求)欣赏相声“同学甲和同学乙”,思考:这两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活动三照镜子同学和自己心目中的“我”四人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各自和对方的优缺点,同时提出希望。1.我们为什么要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2.面对他人的评价,我们的正确态度是什么?3.通过_和_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活动四孔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这段话表述了他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到完善自我的全过程。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

5、潜能,某校七(5)班组织了一次以“我的成长过程”为主题的班级讨论会。假如你是本班的学生,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自己的成长经历。过去的我:现在的我:理想的我:2.请你自我比较:将“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作比较,看自己都有哪些进步?3.假如明天你要参加本班的班长竞选,你准备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概括归纳总结提升】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来正确地认识自己呢?请同学们就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说明。 学生思考答案并小组交流。写在书上。学生回答阅读教材思考学生探究小组内收集卡片学生表演先小组后全班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总结检测促学1.下列是一个初中生

6、的心理自画像,你认为有待改进的是()朝气蓬勃,勇于探索遇到挫折容易失去自信,悲观失望情感丰富,热情高涨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失去控制珍惜友谊,渴望交际感到孤独,不愿意与人交往A.B.C.D.2.了解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并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可取的是()A.小明的父母是普通工人,他看到同学们的父母大多是干部、医生,感到很丢人B.小俊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就经常瞧不起别人C.小华经常观察其他同学的学习及思想表现,发现自己与他们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于是他总是虚心地向他人学习D.小飞发现自

7、己的个子比较矮,怀疑自己发育不正常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他人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B.他人的评价是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认识C.自我观察才是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D.他人的评价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4.在综合素质评定活动中,小明给自己作出了如下“自画像”,你认为不恰当的是()A.父母眼中的“我”:出类拔萃,十全十美B.我眼中的“我”:自尊自强,充满阳光C.同学眼中的“我”:坚持原则,热情开朗D.老师眼中的“我”:尊敬师长,成绩优异5.欣欣想通过同学朋友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于是她找了几位好友,听取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听了之后

8、,她反而更困惑了。你给她的建议是()A.他们的意见感情色彩强,不可相信B.认真分析同学们的看法,有选择地接受C.同学对自己一定很了解,所以要全盘接受D.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6.下列小强与朋友们的聊天记录中,能够体现正确认识自我的是()A.小宇:我身上只有优点,没有缺点B.小刚:我脑子笨,再努力也没用C.小强: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D.小明:长得帅最重要,不学习没关系7.某才女导演在其博客中写道:“很多人失败不是因为不优秀,而是对自己认识不正确,而我却知道自己适合做导演!”这段话告诉我们()A.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B.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C.不断变换自己的

9、社会角色才能正确认识自己D.名人都能做到正确认识自己8.下侧华君武的漫画鸡贵有自知之明,讽刺了一些人()A.轻易地放弃目标B.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10、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C.不善于通过实践挖掘潜能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

11、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2、。D.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