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范本-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53075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范本-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范本-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范本-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范本-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范本-教案汇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范本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新的字词、成语。2、准确把握寓言的含义。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二、教学重点1、掌握字词的解释。2、理解并掌握寓言的含义。三、教学难点1、正确运用新的字词、成语(通过例句、造句的形式)2、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对于财富、灾难有个正确而且全面的认识。四、教学过程白兔与月亮(一)导入1、播放一段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的视频(1:45分钟)2、请同学们谈谈以前听过些什么寓言故事?(2分钟)3、请同学们谈谈“寓言”是什么?(3分钟)参考: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故事的形式,采取虚构的情节和另有寄托的手法,表达含有

2、深奥哲理的故事。一般是指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寓言四要素”:一是故事性,二是虚构性,三是寄托性,四是哲理性。(二)认识作者作品(1分钟)(图)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作品选自周国平文集。(三)认识生字词、解释(课本P39读一读写一写)(5分钟)hu( )心 x( )戏 风yn( ) kng( )ki( )bng( )告(叫同学上去黑板上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成语解释:(只需回答2个,其余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去好好查找成语的意思。)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多愁善感、突如其来、异国他乡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一次

3、次出现。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四)内容讲述:整体感知(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依次回答,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并且掌握学生对于故事的了解,增加学生的记忆。)(15分钟)提问1:白兔与月亮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参考:白兔因为懂得赏月而被诸神之王赐予它月亮,但白兔拥有了月亮之后却失去了赏月的慧心,于是白兔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赏赐。(赏月 得月 守月 还月)提问2: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提示1:为什么白兔会失去赏月的慧心呢?)(提示2:为什么白兔要诸神之王撤销那个赏赐呢?)(提示3:白兔拥有了月亮反而变得患得患失,没有月亮的时候反而活得更加洒脱,财富是不是会成为白兔

4、的一种负累呢?)参考:拥有财富有时候会成为一种负累,要想能够发现和欣赏事物的美,就不能抱着一种占有的态度,不该拥有的或者不属于自己的,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提问3:白兔与月亮有两处转折、两处对比,请分析。两处转折:白兔得月、白兔还月,两次心态进行对比分析,拥有不该拥有的东西不见得是好事情。两处对比:白兔慧心未泯VS人类慧心已泯,说明白兔尚且能领悟到对不该拥有的东西学会放弃,而大部分人踪认为拥有就是幸福,不肯放弃不该得到的利益,甚至不惜一切手段追求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如此对比,有着强烈的讽刺意味。(五)主题拓展(5分钟)1、拥有财富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2、讨论应如

5、何看待人生的财富?落难的王子(一)导入(1分钟)很多同学在军训日记中提到,军训的第一天就全身操练的酸痛、发麻了。与大家平时的生活相比是多么辛苦多么累,很多同学都在日记中提到,认为自己可能坚持不下去了,但谁知道我们每个同学都坚持下来了,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现在你们回头想想,当初认为多么艰难的事,最后你们不都做到了吗?其实很多困难很多问题,到你真正不得不去面对的时候,你就必然会变得坚强。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人生寓言的第二篇落难的王子。(二)内容讲述:整体感知(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依次回答,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并且掌握学生对于故事的了解,增加学生的记忆。)(15分钟)提问1:落难的王子讲了一

6、个怎样的故事?参考:一个多愁善感的王子因落难而变得坚强的故事。(怕厄运 遭厄运 抗厄运)提问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参考:苦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课题,人必须在遇到苦难后变得更加勇敢地面对苦难,然后战胜苦难。提问3:寓言中反复出现了3次:“天哪,太可怕了!”,找出出现这句话的段落,分析一下分别出自谁之口?其用意是什么?参考: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在“我”耳边响起,出自别人之口。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并有“我”的体验在其中,拉近寓言与读者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助于寓意的理解。来自不同的人口中,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提问4:结尾是一个未完的句子“天哪,太可怕了!”

7、,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提示:找出寓言的中心句)参考:说明故事还会不断延续下去,而旁观者的叹息也会无限循环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体会到: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厄运能使人变得坚强。(三)主题拓展(3分钟)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

8、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

9、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