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咬文嚼字优秀教案-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53483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咬文嚼字优秀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咬文嚼字优秀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咬文嚼字优秀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咬文嚼字优秀教案-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咬文嚼字优秀教案-教案汇编.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咬文嚼字优秀教案目标要求:1、学习本文的语言,积累一些典故。2、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本文独具的论证方法。3、评价作者的观点,借鉴吸收。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文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预习解决:1、给下列字词注音。涎( )茗( )镞( )沁( )藻( )滥( )2、解释下列词语。援例:深恶痛绝:锱铢必较:索然无味:玩索:胸襟:岑寂:游离:意蕴:蕴藉:流弊:下乘:3、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论证方法是什么?是否能说明问题?请举例说明。你对作者的说法都赞同吗?若有不同看法,试举例说明理由。学习研究:1、弄清本文的结构,概括说明文章的思路

2、,完成下列提纲。一、引题( 段):二、揭示中心,初步论证( 段):咬文嚼字三、进一步论证( 段):四:总结( ):2、阅读课文第6段,回答以下问题。作者说自由直接意义和联想意义,用了两个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何相似点?作者用这两个比喻恰当吗?说说看。文中说“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它的妙处就在于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根据作者的分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丰富”和“有蕴藉”是怎么理解的。作者写这个例子又是什么目的。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字的联想意,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对某字联想的境界不同,因而它具有不

3、确定性。B、与科学的文字不同,文学的文字不靠直指意义而是必须用联想的意义来表现,诗尤其如此。C、联想的意义在文学创作中难用,因为它是游离的、个性化的;同样,读者若不了解其中某些关联和意味,也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D、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作者善于根据文字在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充分地使用文 字的联想意义以创造独特的境界。3、 细读课文第7段,完成以下各题。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与第6段相比,它的论证角度有什么不同?文中说,从前作诗文的人写不同的诗文往往用一些现成的不同的“套语”“滥调”,作者对这种做法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我们对作者所列的那些典故、文化知识等到底应持什么态度?作者没有说,

4、你是怎么看的?“套板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请用3个字概括。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作者是从两个角度说明原因的,请分别用4个字概括。就作者说:就读者说:“惟陈言之物去”,这是一句最要紧的教训,这里的教训是什么意思?“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这里的“作”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 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5、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6、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7、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8、研读“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文学之所

5、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 面”一段,思考解决下面的问题:为什么说“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根据文意加以 回答:苏东坡由“小龙团茶”联想到“天上小团月”是因为它们有某一共同点,这共同点是什么?以下表述是否与作者原意相符:A“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B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D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9、既然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导的,为什么反过来说“你 不 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

6、感”?10、结合文意与个人体会,思考并回答“联想”与“意境”之间有何联系: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两题。有些人根本比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传为千古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说归寺,门原来是

7、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子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

8、”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作者举古今美谈“推敲”故事一例的用意是说明(不超过30字)答:作者关于贾岛诗句中用“推”好还是“敲”好的基本观点是(不超过45字)答:作者在这段文字中阐发的基本观点是(不超过40字)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9、。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答:“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

10、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依作者的看法,贾岛诗句中的推字与敲字在意境上有什么区别?(用自己的话扼要回答,可

11、采用条目式,不超过60字)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