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53998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2018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当天平两托盘里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 2.用天平找24盒牛奶中的哪一盒少了时,至少需要称()次才能保证找到这盒。 3.9个乒乓球中有一个是次品,比正品稍重一些,用天平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次品。 4.有10盘糖果,质量相同,小明从其中一盘中拿走2颗糖果去吃,小明用天平至少称()次,就一定能找出那盘较轻的糖果。 5.张老师把

2、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小春说:“我分到的不是蓝气球。” 小宇说:“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小华说:“我看见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上面两位小朋友了。”小春分到()气球。小宇分到()气球。小华分到()气球。 6.有五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按照相同的顺序在上面写上数字16,把木块叠起来如下图,那么,2的对面是(),4的对面是(),5的对面是()。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9件物品,其中一件是次品(略重些),用天平称()次,就能找出次品。 A.2B.1C.3 2.奥运五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

3、妮妮在鸟巢奥运馆见面了,每两个福娃都会握一次手,当贝贝握了4次手,晶晶握了3次手,欢欢握了2次手,迎迎握了1次手时,妮妮握了()次手。 A.4?B.3?C.2 3.三个女孩A、B、C进行百米赛跑。裁判D、E、F在赛前猜测她们之间的名次。成绩揭晓后知道只有一位裁判的猜测是正确的,请问得第一名的女孩是()。 D说,我猜A会是第一名。 E说,我猜C不会是最后一名。 F说,我猜B不会是第一名。 A.A?B.B?C.C 三、利用天平称次品时,下列数量的物品分成3份应怎样分? 四、解决问题。 1.有9袋花生,其中有8袋各重450克,1袋重470克。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能找出重470克的那一袋花生? 2.

4、根据一个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摆法,判断出相对的两个面上的字母各是什么? 3.下面是由四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的一个长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按照同样的顺序写有1、2、3、4、5、6,你知道每个数字的对面上的数字是几吗? 4.有13颗外形完全相同的珍珠,其中12颗是真的,1颗是假的,假珠比真珠重,用天平(无砝码)至少称几次,一定可以把假珠找出来?把你找假珠的过程写一写。 5.甲、乙、丙3个学生分别戴着3种不同颜色的帽子,穿着3种不同颜色的衣服去参加一次活动。已知: 帽子和衣服的颜色都只有红、黄、蓝3种。甲没戴红帽子,乙没戴黄帽子。戴红帽子的学生没有穿蓝衣服。戴黄帽子的学生穿着红衣服。乙没有穿黄色

5、衣服。试问:甲、乙、丙3人各戴什么颜色的帽子,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第八单元测试卷 一、1.平衡2. 33. 24. 3 5.红蓝白6. 631 二、1. A2. C3. B 三、8(3,3,2)11(4,4,3)26(9,9,8)16(5,5,6) 32(11,11,10)43(14,14,15) 四、1. 2次2. AECFBD 3. 5643214. 3次过程略 5.甲戴黄帽子,穿红衣服;乙戴蓝帽子,穿蓝衣服;丙戴红帽子,穿黄衣服。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

6、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7、。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点拨:因为戴黄帽子的穿红衣服,而戴红帽子的又不穿蓝衣服,所以对戴红帽子的人而言只能穿黄衣服,所以戴蓝帽子的只能穿蓝衣服。乙不穿黄衣服,又不带黄帽子穿红衣服, 所以乙只能穿蓝衣服,即乙戴蓝帽子穿蓝衣服。甲不戴红帽子,而乙戴蓝帽子,所以甲戴黄帽子。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