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60705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在小学阶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大家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五单元:时、分、秒1、秒的认识:(1)认识秒针,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能够准确读写出钟面上的时刻,能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3)体验1秒钟和1分钟分别有多长,逐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2、时间的计算:(1)能利用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正确完成相关比较、换算和计算。(2)能解决生活中的关于时间计算的实际问题,体会时刻和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实践活动(一):填

2、一填、说一说1、学会从不同的渠道、利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2、在具体活动中学会记录、学会交流、学会倾听。3、利用活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早睡早起等)。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乘法:(1)能从具体情境中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3)能完成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笔算乘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

3、意义,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包括不进位的、一次进位的、连续进位的、有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用估算结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4)在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的前提下,能正确完成包含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混合运算。(5)能解决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在探索规律的习题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初步认识:(1)在主题图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学

4、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理解分数的意义。(3)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4)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4)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能指出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2、分数的简单计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利用图示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2)理解并掌握和是1或被减数是1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3)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

5、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性。第八单元:可能性1、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意义,能根据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并能用相关词语进行表达和交流。3、利用活动让学生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经验正确判断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包括最大、最小)。3、利用试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第九单元:数学广角1、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图

6、解、连线、列表、计算等),并能解决比较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书先生”恐

7、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

8、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