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说明.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64625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说明.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说明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说明数学学科的考试内容是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版)中所规定的课程内容。(一)考查目标与要求数学学科考试按照“注重基础,能力立意”的原则,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考查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1.四项基本要求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突出对支撑学科体系的重点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对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技能操作的程序与步骤及其中蕴含的原理

2、。注重对基本思想的考查。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对知识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注重对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考查在阅读、观察、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学习与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经验和思维的经验。2.能力要求要求对数学能力的考查,以考查思维为核心,包括对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数学知识灵活应用的考查,注重全面,突出重点,适度综合,体现应用。将对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对抽象概括能力主要是指在不同问题的情境下,能够通过对具体对象的抽象概括,发现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从给定信息中概括出结论,将其应用于所研究的问题中

3、。运算能力主要是指理解运算的算理;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的运算;根据特定的问题,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设计和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根据需要进行估算。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合情推理能力是指根据问题的已知,结合已有的事实,凭借所积累的经验,利用归纳与类比等方法,推断出问题的某一特定结论;演绎推理能力是指根据问题的已知、已有的事实和确定的规则,进行逻辑思考,推导出未知命题的正确性。一般地,运用合情推理进行探索,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阅读、理解问题,根据问题背景,运用所学知识、思想方法和积累的活动经验,获取有效信息,选择恰当方法,形成解决问题

4、的思路,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判断物体的方位和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预测结果。借助几何直观使复杂问题简明、形象。数据分析观念主要是指整理、分析数据;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判断;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模型思想与应用意识主要是指有意识的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和变化规律用方程(组)、不等式、函数、几何

5、图形、统计图表等进行表示,并求出检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数学思想和积累的活动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选择有效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二)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层次数学课程标准阐述的教学要求具体分以下几个层次知识技能要求:(1)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2)理解: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4)运用: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

6、等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实现对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性要求:(5)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6)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7)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这些要求从不同角度表明了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层次性。(三)具体内容与考试要求细目列表(四)初高衔接内容1.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经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

7、材中却多处要用到。2.二次根式中对分母有理化。这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3.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并能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4.会解可以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5.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初高中衔接中最重要的内容,二次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在高中。6.图象的平移变换。理解函数与图象之间的变换关系。三、试卷结构(一)试卷分数、考试时间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二)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1.选择题:12小题,占分36分;2.

8、填空题:5小题,占分20分;3.解答题:7个小题,占分64分.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性问题、实践操作题、拓展探究题等不同形式。(三)试卷内容结构1.各能力层级试题比例:了解约占10%,理解约占20%,掌握约占60%,灵活运用约占10%。2.各知识板块试题比例:数与代数约占45%,图形与几何约占40%,统计与概率约占15%。(四)试卷难度结构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

9、“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10、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试卷有较易试题、中等难度试题和较难试题组成,总体难度适中。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