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65392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

2、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

3、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材分析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

4、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4.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

5、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以内的数。、结合

6、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

7、动中认识人民币。教学重难点:(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

8、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重、难点:(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第七单元 找规律教材分析本单元

9、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

10、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

11、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