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数学初中二年级基础训练《矩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66357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最新数学初中二年级基础训练《矩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最新数学初中二年级基础训练《矩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最新数学初中二年级基础训练《矩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最新数学初中二年级基础训练《矩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最新数学初中二年级基础训练《矩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018年最新数学初中二年级基础训练矩形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

2、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018年最新数学初中二年级基础训练矩形 一、填空题 1.(1)矩形的定义:_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矩形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了具有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所有的性质,还有:矩形的四个角_;矩形的对角线_;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 (3)矩形的判定:一个角是直角的_是矩形;对角线_的平

3、行四边形是矩形;有_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AOB=60°,AC=10cm,则AB=_cm,BC=_cm. 3.在ABC中,∠C=90°,AC=5,BC=3,则AB边上的中线CD=_. 4.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AD=2AB,若沿过点D的折痕DE将A角翻折,使点A落在BC上的A1处,则∠EA1B=_°。 5.如图,矩形ABCD中,AB=2,BC=3,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于点E、F,连结CE,则CE的长_. 二、选择题 6.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直角三

4、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D)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7.若矩形对角线相交所成钝角为120°,短边长3.6cm,则对角线的长为( ). (A)3.6cm(B)7.2cm (C)1.8cm(D)14.4cm 8.矩形邻边之比34,对角线长为10cm,则周长为( ). (A)14cm(B)28cm(C)20cm(D)22cm 9.已知AC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则图中∠1与∠2一定不相等的是( ) 综合、运用、诊断 一、解答题 10.已知:如图,ABCD中,AC与BD交于O点,∠OAB=∠OBA. (1)求证

5、:四边形ABCD为矩形; (2)作BE⊥AC于E, CF⊥BD于F,求证:BE=CF. 11.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F,且AF=DC,连结CF. (1)求证:D是BC的中点; (2)如果AB=AC,试猜测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12.如图,矩形ABCD中,AB=6cm,BC=8cm,若将矩形折叠,使点B与D重合,求折痕EF的长。 13.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EF=ED,EF⊥ED. 求证:AE平分∠BAD. 拓展、探究、思考 14.

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 (1)在边CD上找一点E,使EB平分∠AEC,并加以说明; (2)若P为BC边上一点,且BP=2CP,连结EP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F. 求证:AB=BF; PAE能否由PFB绕P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到?若能,加以证明,并写出旋转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