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期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67619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期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秋期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秋期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秋期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秋期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期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期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秋期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四川省在中国地图的西南边,地图上通常按照上( )、下( )、左( )、右( )绘制的。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5分,每份是这个圆的 ,4份是这个圆的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重量单位。(1)一个西瓜重4000( ) (2)一辆卡车载重5( )(3)一只鸡重3( ) (4)一个乒乓球重4( )4、在里填上、或=。52千克5200克 802480832时2日 5000克1吨5、用一根22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

2、长7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宽是( )厘米。6. 6、6吨=( )千克 8000克=( )克5年=( )月 3日=( )时7、正方形的周长为16厘米,它的边长为( )厘米。8、学校在小明家的东南方,小明放学回家应该往( )方走。9、 李师傅1小时加工88个零件,他3小时大约能做( )个零件。10、 如果每天坚持记2个英语单词,今年2月你能记( )个英语单词。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5分)11、一年有六个大月,六个小月。( )12、今天是8月1日,昨天是7月31日。( )13、 12月31日晚上24:00也就是第二年1月1日早上0时。( )14、面向北方,那么左手方是西方。( )15

3、、 图中阴影部分占这个三角形的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6、一个三位数乘9,积( )A、一定是四位数; B、一定是三位数;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17、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4份是这个月饼的( )A、 B、 C、18、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 )A、8991 B、990 C、100919、小明10岁了,只过了两次生日,小明的生日是( )A、2月28日; B、2月29日; C、1月1日20、两根一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围成正方形的周长相比。()A、长方形的周长大 B、正方形的周长大 C、同样大四、计算

4、(40分)2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10分)4007= 567= 900= - = 128+50=+ = 624= 320-80= 806= 452-2=22、用坚式计算(15分)2508 5097 3236724 917 80623、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6分)24、列式计算(9分)(1)(1)(2)被除数是52,除数是3。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

5、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一个数比150的3倍少42,求这个数。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