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67999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做题是最好的办法,但想要奏效,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多做些典型题,并记住一些题的解题方法。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供大家复习时使用!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一、填空。(每空一分,共计12分)1.甲数是 ,乙数比甲数的3倍少b,乙数是( )。2.一本书70页,小芳每天看页 ,已看了b天,还剩( )页。3.梯形的上底是 厘米,下底是b厘米,高是X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4.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5倍多12棵,梨树有( )棵。5.在里填上, , =。

2、(1)当x =50时,2x-36 2(x-36 )(2 )当x =5时,4x+3x 4+36.一个长方形宽是 x 厘米,它的长正好是宽的1.4倍,长是( )厘米,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7. 56比x 的2倍多50,用方程表示是( )。8.每千克大米 元,每千克面粉 b 元,买2千克大米和3千克面粉共需( )元。9.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是x,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是( ),它们的和是( )。二、看图列方程并解答。(每题4分,共计12分)1.三角形面积是100平方厘米3.x千克西红柿:27千克大白菜:三、解方程 。(每题4分,共计16分)(1)8x + 6x = 210 (2)x-0.1x=1.0

3、8(3)12x 16 = 4.32 (4)0.8x + 4 = 7.2四、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学校兴趣小组中,书法组有64人,比美术组人数的3倍还多7人。美术组有多少人?2.学校体育室里短绳的根数是长绳的9倍,长绳比短绳少72根,短绳和长绳各多少根?3.师、徒两人要共同加工94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100个零件,徒弟每小时加工88个零件。如果同时开始加工,几小时能完成?4.吴老师用72厘米长的铁丝做了一个长方形的教具,长20厘米,宽是多少厘米?5.工程队修一条长2100米的隧道,已经修了960米,剩下的要求4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6.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而

4、行,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行55千米,两车出

5、发后几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200千米?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希望为大家准备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