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68533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2018年陕西高考终于落下帷幕,本次是实行新课标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2018年将全面采用全国新课标卷试题,因此,本次考试对于全省34万考生来说,亦是一次挑战。本次考试在试题结构和难度上向全国卷靠拢同时,打破了以往的试卷框架结构,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与2018年陕西高考数学试卷相比,今年高考试卷大题难度明显提升综合性考查,区分度较为明显,从不同层面和维度区分考生的数学素养及学习潜能,从而更有利于功底扎实的考生脱颖而出。具体来说,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重视基础知识考查,出题思路更为灵活多变2018陕西高考理科数学卷以基础原理为核心,考查内容兼顾全面而重点突

2、出,在保持“立意平稳,局部创新”的命题原则之下,试题内容朴实而多新意,试卷很好地考查了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素养和潜能。如陕西卷选择题第1题至第5题,考查集合,三角函数和二项式定理等,基本以单一知识点为主,注重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而对于综合性知识重难点的考查,板块融合建立在基础原理上,只要平时多注意课堂中的综合性练习和总结反思,这一块对于考生而言没有太大难度。陕西卷选择题第6题至第10题,将三角恒等变换、条件、平面向量、三视图、函数结合不等式、线性规划等高中重难点板块知识很好结合,体现了高考考查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另外往年选择题中排位较前的复数题,却出现了靠后的第11题,同时与概率相融合,与

3、第12题一并成为选择题中的易丢分点。而历来在填空题中的三道选做题,转变成为压轴题后的三道选作的解答题,这无疑是陕西卷具备全国卷特点的明显变化。对于高中数学六大主干内容(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空间向量及立体几何,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平面解析几何,数列和不等式,函数和导数),立足稳定基础上颇具创新,体现对主干知识的重要性。对比往年考试试题,发现数列与不等式从历来15-20分左右的比例,上升到23分,同时题型难度与考查深度都有所提升。基于以上分析,不论对于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考生都需要夯实基础知识,重视各知识点原理并侧重对知识点原理综合运用的学习。二、试卷命题强调传统方法,避免偏难怪题训练2018年陕

4、西高考试题坚持传统方法在解题中的运用,要求运用基础知识概念分析问题,重视基本公式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填空题第13题考查等差中项性质,第14题考查的双曲线焦点和抛物线的准线方程,都是考查我们平时反复训练的方法和基本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考试选择题第16题,增加了对抛物线与定积分的考查,将水渠排水与定积分求面积问题融合到一起,体现数学回归本质,重视应用的决心,而第19题计数原理与概率分布解答题,以讨论汽车往返为出题模板,具备当下数学命题的现实意义。在注重考查基础概念的同时,对于计算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几乎所有题都会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计算。例如:第8题和第12题以及第19题相对往年高考

5、题目,对考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数据处理功底的要求有明显提升。通过提高对考生计算能力的要求,今年的考卷更好地检测了学生对于基础数学能力的掌握程度。从2018陕西高考数学试题整体情况来看,试题更重视通性通法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考查,加强学生对于“一题多解”的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回归书本而高于书本,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基调,突出了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锻炼的重要性,避免一味练难题怪题。三、开放思维,试题区分度更为清晰2018陕西高考数学试题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趋势。选择题与填空题重点考查基础知识概念和基础原理运用;解答题前3道重点考查主干内容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和基本数学方法

6、,后2道考查考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整体来看,试卷难度分布合理,区分度较为明显,具有较好的题型设置梯度。内容上,今年立体几何先考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几何变换,而后探求空间当中的线面垂直以及二面角余弦值,命题形式较为新颖;同时,三选一形式的选做题由填空题变成解答题,放在试卷最后的位置,完成在试卷结构上向全国卷的过渡。第20题的第一问,和模考题相比没有太大变形,考生只要保持正常备考状态,这几道题都可以轻松解决。然而在深入探究时,部分题会出现难度,例如第21题的第二问,题干简单,可提炼出的有效条件少而分散,但却考查数列求和相关联的复杂计算;但若考生熟悉数学归纳法,或构造函

7、数并结合导数的方法以比较大小,即可找到正确的方向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

8、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018年是我省独立命卷的第六年,也是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通过近六年来的高考研究不难发现,陕西高考试卷基于新课标大纲考查理念,在试卷结构,所设题型及命题风格方面初具全国卷特点,内容稳定而又有所创新,在立足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思维方法的考查,强调通性通解。高考命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这对于正在备考2018的准高三学生而言,牢记:“夯实基础,回归课本,开放思维”十二字方针,相信在新的一年高考考试中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