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作文考前必备新题.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6890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考作文考前必备新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中考作文考前必备新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中考作文考前必备新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中考作文考前必备新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考作文考前必备新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考作文考前必备新题 【模拟新题】 1.题目“那一天,你真美!”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点拨】 发现与感悟身边人物的美好,一直是中考命题关注的方向,此题正好把握住了这一命题趋势。“那一天”,强调的是故事发生的时间,若选择某个传统节日、人物生日等重要日子,下笔自然会容易一些;“真美”是对人物由衷的赞美,这种美显然不是简单地指人物的外貌,或许他原本并不起眼,甚至长得有些丑陋,只是因为那一天独特的经历之后,你看到了人物鲜为人知的美好品质与情怀。此题可应对“有你相伴”“美如画卷”等考题。 2.由于不懂得付出,你或许差点错过了旅途的

2、风景;由于不懂得坚守,或许差点错过了学业的成功;由于不懂得珍惜,你或许差点错过了温暖的亲情莎士比亚就说过这样的话“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 请以“差点错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1000字之间;(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点拨】 无论是错过自然里的风景,还是错过成长路上的成功,那都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因为一旦错过,或许机会不会再来,这是命题者希望我们在作文里表达的主旨。只是这一标题并非让我们写错过,“差点”一词的限制告诉考生,只是由于你的不在意,差

3、点让美好的人和事与自己擦肩而过,而某一偶然的机会却又让你发现或找回了美好的一切。像“我差点错过了你的善意”“我差点错过了父母的爱”等都是不错的思路。 3.题目“夸夸我的 ”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词语,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字数为600字以上(诗歌不少于20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点拨】 你可以把自我作为主人公,夸一夸自己的音乐、书法、美术等特长;可以将身边人物作为写作对象,夸一夸我的爸爸、妈妈、老师等人物;甚至可以转换视角,夸一夸我的小屋、我的小院等。广泛的写作素材,正是这一半命题作文的妙处。下笔时,至少得注意两点一是所夸之人物要力求巧妙,如最后一种思路

4、最容易出新;二是所夸之情感要真切自然,要学会用细节抒情,借生活说理。此题可应对“点赞”、“谢谢有你”等相关考题。 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文题一“ 给我上了一堂 课”。 文题二有人说,养成好习惯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有人说,懂得付出是迈出交际的第一步生活中没有随便的成功,关键是你敢不敢迈出第一步。请以“迈出那一步”为题作文。 要求(1)选择文题二须把文题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情感真实;(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不少于600字。 【点拨】 这一选题作文里的两道命题,从内容上均紧扣自我,要求考生书写成长路上的感悟与收获。至

5、于选什么,则要根据自我的生活积累来确定。写命题作文,宜用具体的故事来写出自己学会感恩、学会交际之类的感悟,“迈”出前后的心理历程可谓出彩的关键;写作半命题作文,最好将视野放至社会大课堂里,选择“爸爸给我上了一堂感恩课”“自然给我上了一堂政治课”等作为切入角度,用鲜活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成长感悟。 5.只要你是一个勤奋的人,相信你的每一天都在进步。拿起笔墨,你的字会越写越漂亮;放开歌喉,你的歌会越唱越动听;勤学苦练,你的学业会越来越成功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以“我的进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 此题几乎不存在写作难度,但想写出光彩却有些难度。从内容的选择上,不要局限于学习的进步,可以将笔墨

6、放到道德品质的提升、待人接物的进步、诗情画意的养成等方面;从情节的构思上看,最好多在情节上做些文章,借鉴中考满分作文的技巧,力求构思出波澜迭起的故事。如果满足于对自己进步过程的叙述,文章容易记成流水账。作为话题作文,还要充分发挥标题自拟的优势,争取拟出“我也是一道风景”“一起前行”等好题。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读者杂志上有这么一段话“做人低调方优雅,做事高调才优秀;做人简单方安心,做事周密才安全;做人糊涂方无忧,做事精明才无虑;做人尽心方无愧,做事尽力才无憾;做人像水自然顺,做事像山必然胜” 请结合自我经历,从“为人”或“做事”中选择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7、,文体自选;(2)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3)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点拨】 这一新题用整齐而富有哲理的提示语点明了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两个话题,看似一个写人一个写事,其实两者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写人往往离不开事,写事总是离不开人。但行文时还是要有所侧重,以“为人”为话题,若能拟出“向你的善良致敬”“为了你微笑点赞”之类的好题,下笔便有出彩的可能;以“做事”为话题,则可拟题为“那件事,让我温暖至今”“小事中的美丽”等。行文时要注意对人物的刻画与细腻的雕琢。 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戴尔?卡耐基说过,“做一个好听众

8、,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对此,你有何认识与感想呢?请你以“做一个好听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美好自然,其实就是一个生命的哲理库。当你带着一种欣赏与思考去观察自然的时候,你会猛然发现,每一朵花儿的绽放,每一株小草的萌芽,每一只小鸟的鸣叫,每一次细小的超越或许都会让你感动,或许都能让你收获人生的哲理。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字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名。 【点拨】 这道选题作文,前者强调的是学会倾听,若写倾听自然里的美妙声音,能够写出诗情画意;写倾听课堂上的话语,可以传递校园里的正能量。第二题为材料作文,

9、意在引导考生通过对自然万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美好情感与生命哲理的感悟。这则材料看似简单,其实要选择到出彩的材料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从自己熟悉的景物切入,行文时若能引入与之相关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类的诗句,便能写出诗情画意。 8.看图画,写作文。 认真观察下面这两幅漫画,请根据其中一张图片的内容进行作文。你可以按照图片的故事作文,也可以借助图片写相关的内容;你可以叙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情。 要求(1)标题自拟,文体自选;(2)可以叙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情;(3)不少于600字(写诗歌不少于16行);(4)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和校名、人名等。 【点拨】 这一看图作文用

10、两张图片带出,命题形式较为新颖,也将是今后命题的必然趋势。图一的主题是“第一次”,透过女孩开心的笑容不难看出,命题者的意图是希望我们通过“第一次”的尝试,表达一种敢于尝试之后的喜悦与成就感,这属于典型的成长类命题;图二的主题是“孝顺父母”,两个小孩,一个在为妈妈洗脚的过程中享受着一种亲情的快乐,一个在与爸爸的交流中享受着一种亲情的幸福,这属于典型的情感类考题。根据命题提示可知,作文时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想象作文,也可以由此展开想象写与之相关的故事。相比之下,选择后一种方式立意,更容易紧扣自我,写出真情。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怀旧会让你看到成长的美好;也有人说,怀旧会让你收获

11、成长的感悟。想想过去那些感动自己的人物,或许是你的老师,或许是你的父母,你至今还心潮起伏;想想过去那些印象深刻的事物,或许是美丽的风景,或许是喜欢的物品,你至今还刻骨铭心 请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撷取一个词语或短语作标题,如“怀旧”“成长的美好”“美好的传统”等,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点拨】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

12、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

13、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这一材料作文的主题其实就是“怀旧”,即“缅怀过去”之意。再细读材料中“你至今还心潮起伏”“你至今还刻骨铭心”等句子,可以看出,命题意在引导我们感悟美好人物故事中的美好情怀。无论你选取什么材料,表达自己对人与事物的怀念之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过细节来挖掘动人情感,是本文成功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材料作文对标题的内容作了一定的限制,一定要按要求选择标题。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