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7670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发展。将Scratch程序引入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是新时期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突破,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够在意识上启发学生的创新,符合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大突破。 Scratch软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创新意识 G622 A 2095-3089(2018)03-0254-02 一、前言 将Scratch程序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是近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创新表现,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Scratch的研发,本身就是针对8

2、岁以上儿童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并且拥有趣味性、简便性、广泛性、交流性等诸多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要。如何将Scratch的运用与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相适应,仍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二、Scratch程序及其特点 Scratch(猫抓)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一款开源程序,适合8岁以上学生,其操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做中学”。Scratch是一款在Logo语言基础上开发的一款可视环境下的程序设计语言,与VB、C语言等程序设计软件相比,Scratch没有繁琐的程序代码,不繁琐冗长,也没有严格的逻辑抽象思维的要求,加上幽默靓丽的猫型外观,更适合程序学习的启蒙时期。将Scratch

3、运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在美国等国家已经有了较多的实践,在我国,随着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增强,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的部分学校也率先做出了尝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将“算法与程序设计”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必修模?K儿,这不仅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必然要增加的教学转变,Scratch在我国的运用,也将得到新的考量。 结合Scratch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笔者对于其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整理 其一,画风清新、操作简单。Scratch之所以又被称作“猫抓”,就是得名于其特点,本身面板设计就是猫脸的形象,在操作过程中,也并不需要学生进行计算机语言的编写以及输入,而是向垒积

4、木一样将需要的元素一一积累。这样的设计过程,使学习本身就如同在做一个乐高积木或者是拼图游戏,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对于中小学生而言,Scratch在课堂的出现,不仅简单轻松地完成任务,更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所在,而不是教学的枯燥。 其二,功能强大,运用广泛。尽管Scratch拥有卡通的画风、轻松地操作,但实际上其功能并不少,功能的强大是其得到广泛认可的实力依据。其中的八大指令,能够将程序设计所需的建模、控制、绘画等因素全部囊括其中。运用Scratch进行程序设计,学生所需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实际上并不少,只是将其中的操作步骤简化了。除了这些基本功能外,Scratch还包括鼠标、键盘

5、、逻辑、动画等多种因素,能够满足多种需要。 其三,交互创意,分享创作。Scratch基于Java架构,也就意味着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创作交流,将自己的作品分享出去,同时也能够借助于网络平台,将自己的心情、心得、创作动机等都分享给他人,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打破课堂、时空、时间的局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同的乐趣。 三、Scratch的运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的意义 1.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Scratch程序的特点,其简单的操作、丰富的内涵、有趣的外表,能够使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游戏的过程、探索的过程。中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以感性的认知为主,对事物的参与程度还在很

6、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而Scratch的运用恰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自主创造的平台。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Scratch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蕴含着许多功能,学生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内心中的一些想法表达出来,因此,运用Scratch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新课标后我们一直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创新需要来自于实践,学生实践的不足已经是事实所在,Scratch恰好能够弥补这样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满足学生的实践所需,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符合中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特点 将Scratch运用于中小学教学,是符合中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特点的

7、。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理性思维普遍有所欠缺,在创造力与想象力方面却很发达,但在一般情况下却缺少展示的平台。运用Scratch提供的平台,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在一个特殊的世界中展现自我。并且将枯燥、繁琐的编程过程转化为简单有趣的环节,能够使学生在轻松中得到收获,满足学生的游戏心理1。 四、Scratch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1.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尽管运用Scratch,但仍然要提高教学过程本身的表现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表现力,可以理解为教师用什么样的形式展开教学,在我国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过程枯燥、刻板的现象,信息技术课程也逐渐形成

8、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统一定式,这样的教学定式框下,学生的思维以及状态始终都会受到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例如为学生制定教学课题,直接将课堂交给学生进行自主的练习与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间的过渡中,可以通过小游戏的形式过度,实现教学的有效衔接。良好的课堂表现力与Scratch软件是相辅相成的,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制订教学计划 尽管Scratch软件本身简单易操作,但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从小学到中学,中间的时间是学生或者说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间差下,学学生

9、实在逐渐成长变化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成长情况等的变化,为学生设计适当的教学内容,对于软件的运用也是一样的,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但同样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实现教学工作的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软件熟悉、简单操作入手展开教学;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可以逐渐提高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与探索2。 3.探索前进不断发展 将Scratch运用于中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就目前我国的教学情况而言,仍有许多需要改进与探索之处。Scratch发展于美国,本身也更适合美国的教学模式,?湟?入中国中小学课堂

10、,仍然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尽管我国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规定我国中小学生要掌握简单的编程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国教学经验的缺乏仍然是值得关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实践的探索。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已经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率先运用了Scratch,在教学过程中也更为突出新的教学内容,走在新课改的前沿。对于这些地区,要进行试点观察,起到带头作用,并且随着我国的班班通等电教化设备的推行逐渐推广开来,形成以点带面的教学3。 4.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Scratch进行教学,尽管在智能化、便捷化、丰富化上都有所提高,并且适应了新课改的发展,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11、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不断地推进、引导,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形的表达自我,按照教学目标以及自己的思路进行思考。将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这个引导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师生交流中,需要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做好学生的学习引路人,而学生要做好探索者。Scratch中本身由许多新鲜的因素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投入,但这种探索是盲目的,甚至学生本身都不能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避免盲目的探索导致无组织性。 五、结论 整体而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中,需要引入新的元素,Scratch软件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推动教学的

12、改革,如何将新元素和课堂进一步融合,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最终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落实。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李芳.“课堂上孩子的手应该干什么”而想到的J.科技信息,2018,24(12)273. 2吴明.Scratch玩编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3(1)90-91.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

13、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

14、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秦炜炜.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新旧版对比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7(3)1-6.“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