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使用导学案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7887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使用导学案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使用导学案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使用导学案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使用导学案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使用导学案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使用导学案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近几年全校“过关式”实施模式教学的“岗位练兵”和“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我们在将“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搞得有模有样的时候,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困惑,我们多次深入课堂、深入师生中进行调研,并且多次召集教研组进行了专题研讨。为了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高导学案的导学质量,现就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同行一起商榷。 “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 G632.0 A 1992-7711(2018)02-0084 在近几年全校“过关式”实施模式教学的“岗位练兵”和“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我们在将

2、“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搞得有模有样的时候,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困惑,我们多次深入课堂、深入师生中进行调研,并且多次召集教研组进行了专题研讨,为了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高导学案的导学质量,现就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同行一起商榷。 1. 目标表述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学习目标设计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因为,教学行为主体是学生,所以要以学生为中心,呈现出来的每一条款都必须有具体的动词,像“说出”“标出”“划出”“找出”“编写”“设计”“预测”“关注”“尝试”“参与”“追求”“整理”等这样的动作。要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隐性目标的设计。在制定学习

3、目标时,要写明运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什么目标,并且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而不是隐晦的、笼统的。 2. 导学案中问题设计肤浅、零碎。首先,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其次,缺乏开放性。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于课堂知识上的生成,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问题设计零碎化。整张导学案全是零碎的小问题,一问到底,缺少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会阻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3. 导学案的设计习题化、试卷化,缺乏“导”的功能。这个问题在我校的导学案教学中最为严重,而且,部分教师对其爱不释手,不肯更改

4、。教师用导学案将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变为“以练为主”,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后是测试题,导致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这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强化学法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动手实践能力的设计,体现导学案“导”的功能。不要把“导学课”上成传统的习题课。不给学生时机探究,即使探究,也草草收场,浅尝辄止,不给或少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等,教师失去“导”的作用。 “合作探究”环节要安排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乃至动手操作演示。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如果每个环节、每节课人人都是从头到尾

5、动笔做题的话,学生肯定会厌烦。另外,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时,老师不能做其他的事,而是要下去巡视或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以便准确把握学情,及时调控上课节奏,不失时机地进行精讲、点拨。 4.“机械照抄式”导学案。有些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不深挖教材,不研究教材,只是完任务式的把课后练习题或网上抄些习题编成导学案,还有些机械照搬课本内容,将本学科的五环节模式都不能归于应在的位置,就草草了事,完成任务,更有些教师只是借用兄弟学校的导学案,不加整合就着急印发给学生。如果按这样的导学案,师生提前不预习,不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课外资料,就会常常出现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现象

6、。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导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因此,编写导导学案,一定要为“导学”服务,要引导学生怎样去探究、去思考,要在怎样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海洋中下功夫,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明白导学案的用途。 5. 导学案容量超载,与学情不符,完不成任务。导学案容量超载,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无法突破重难点,造成节节拖堂,难以做到“堂堂清”。究其原因是教师在编导学案时眼中无学生,不调查学情,大部分内容是教师想当然预设的,所以使用过程中学生学不会,做不完。因此,编写导学案时不能贪多求难,要注重“一课一得”。根据文本(本节课教材内容)和学情(学生的基础、能力)特点,突出双基(基

7、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兼顾训练,编制时容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精选问题和习题。若难点无法突破时,可分解成若干目标,分课时完成;同时,要为学生的学习预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时间,预设生成问题讨论解决的时间。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

8、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6. 以导学案代替“书本”。在一些课堂上,教师以导学案代替教材文本。导学案就其实质而言,是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文本的东西。我们不反对对教材文本的改造与整合,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对教材文本研究与关注。完全脱离教材文本,仅仅凭靠一张导学案而丢弃教材,就不可取了。因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之前必须深钻教材,课本上有的东西不要再大面积的搬运到导学案上。充分整合教材上和教辅资料上的有

9、用习题,合理设置探究问题,用导学案搭好“脚手架”,准确把握启发、诱导、点拔、精讲、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教材进行学习。 7. 复习性导学案太少或不及时。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新授课的导学案编写及时,而缺少必要的复习巩固案。一周原则上允许有一节复习巩固训练课(主要是?Z数外理化科目),但必须是由学科组长(或备课组长)确定的全年级统一使用的新编的复习导学案(由知识点回顾、测试题、当堂评改反馈这几部分组成)。 8. 编写导学案的态度有问题。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克服文人相轻的毛病,多听取,少抵触;多一些虚怀若谷,少一些固执己见;多参与,少等靠;多及时根据组员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少拖拖拉拉甚至原封不动,以免影响大局;同时,学科组长要带好头、把好关,认真审阅,真正落实组长签字制度。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总之,运用导学案组织教学是“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抓手,以“先学后教,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中学 730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