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029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互联网成为变革教育的一大契机。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式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下英语教育者探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教什么,如何教和谁来教进行了探讨。 互联网+;大学英语;有效教学 G434 A 1671-1580(2018)05-0046-03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逐渐取代原有稀缺资源,知识的增长远远超出人类认知能力的提升,互联网大踏步地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利用和使用互联

2、网成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生活的行为方式、未来发展及未来发展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因而我们教师不能再固步自封,要用心倾听技术时代变革的声音“互联网+”。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无效性与有效性 杨慧中教授多次做过专题报告和撰写论文,分析了什么是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列举了很多英语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的现象,深入分析了造成无效教学的原因,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特点。杨惠中教授在谈到什么是无效教学时特别指出语言测试会影响有效教学,应试教育就是典型的无效教学。他认为目前很多教材的编排也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线的,杨慧中教授总结有效教学的特征 (一)教材选择为学生量身定做,教材难度既能让学生因听得懂有兴

3、趣也要具备一定挑战高度。 (二)课程设计时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与重点设置清晰而合理,能由导人很快进入课程主题,课程设计项目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能根据学生特点有序设计教学环节,语言知识训练与学生语言技能相结合。 (三)教学实施中要有开门见山的热身导入,要有重点而详细的语言训练,重视预构成语块的教与学,各类课程要侧重点不同,课外作业充分注重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辨能力。 (四)执教课堂的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将成为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深厚的语言学理论素养,跨语言学、教育学和跨文化交际等学科整合能力,能否具备创设课堂良好互动氛围的能力,教师是否具有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意识等将都成为

4、有效教学的制约因素。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而检测英语教学是否有效最终要落实到学生是否在有效学习,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否提高相联系,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是个自然的逻辑,当然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都应放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教什么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已由单一的“通用英语”向“通用英语+”型转变。个人、社会语域使用的英语统称为通用英语,基础英语是相对于高级英语而命名的,区分基础与高级英语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的难易程度。大学英语通用与专门用途这两类

5、英语主要是使用的领域和使用目的不同,而英语国际交流是全方位的,多维度的,单靠通用或专门用途英语都难以顺利完成,故而大?W英语教学内容体系中增加了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内容。跨文化交际教育通过“文化之旅”体验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增加课外阅读量,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应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内容结构的改变则是要落实到如何有效改进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富有意义,大学英语教学要更有成效则需要推行“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推动共享优质资源,不断地走向“互联网+”的融合和整合,激发学生兴趣、潜力和潜能。 (一)有效教学教什么 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归根结底就是要讨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师到底教什么?

6、课堂内师生要做些什么?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英语课堂不就是解释和分析语言难点,句型操练,语言训练等教学行为吗?但是诸多调查研究统计学生对这些课堂操练兴趣不大,很多学生觉得上课内容单调,教学方法陈旧。 杜威说过如果我们还像昨天一样教今天的儿童,我们将会剥夺儿童的未来。现在我们面临的大学生是2000后,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计算机无时不刻主宰着他们的生活。因而实施有效英语教学就是要改变教学行为实施的环境,改变英语课堂的教学行为。让英语课堂成为师生“相互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场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必要支持的场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场所,多种课堂学习活动呈现的场所。有效教学的英语课堂是学习者追求学

7、习目标,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 笔者认为,英语课堂上应该努力做的事情包括 第一,没有教师在场或周围没有其他学习者时,学生自己无法完成的活动。 第二,在教师的指导或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完成效果更好的活动,如理解长句和难句、理解课文的隐含意义。 第三,学习和讨论学生自己意识不到的有关内容,如课文特殊的写作方式、语言的特殊意义。 第四,尽量设计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分享知识与经验、讨论观点、解决问题、表达观点和态度。 (二)“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什么”转变为“学生学什么” 我们教育的对象出生和生长在技术系统中,技术让他们学会处理更复杂的事情,技术延伸了他们的大脑,信息技术处理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8、能借助于电脑来学习,借助电脑解决问题,借助电脑来自我完善知识结构。“互联网+”进人大学英语教学领域,改变着传统课堂,将传统课堂的“教师教什么”转变为利用技术环境“学生学什么”,推动着教学更快的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不是教师“教什么”而是学生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学什么”,如学生在接受中学,做中学,联系中学,重构中学,反思中学,交流中学,教中学,创造中学,以及比较中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有效教学变为学生注重国际和全球交流学习,注重英语知识获取由认知传递到认知建构的学习,且师生角色是开放的,同伴互动的,教学相长的学习。更关键的是“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英语内容和来源

9、结构开放,师生共建。英语课程内容是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和渐进生成的,进化的,不是预设的,“互联网+”背景下的英语课程内容不仅是资源,而且演变为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工具三者的深度融合。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怎样教 “互联网+”背景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如教材电子化,教学资源丰富化,练习和测试批改自动等,应对“互联网+”背景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学英语有效教学需要构建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革新,发挥传统课堂和“互联网+”的整合优势,挖掘各自潜能,需要建立基于“幕课、私慕课、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基于“幕课、私慕课、翻转课堂”的混

10、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微课解决课程的疑难重点为核心制作的短小视频、慕课和私慕课提供的资源平台、翻转课堂的有序教学设计三者的整合能有效的推动大学英语有效教学。 混合式教学具有小班面授、个性化辅导、优秀教学资源共享、自动评分和评价的优势,因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比如借助优秀的“爱课程(icourse)”“中国教师教育MOOC”频道推出的系列上线课程和ismart外语智能学习平台,借助提供的资源超市,实现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融合。课程教学活动流程设计为录制微视频,观看微视频;创建学习元单元,浏览学习元单元;设计学习活动,完成活动任务;设计评价方案,

11、获取评价反馈等方式。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谁来教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谁来教?当然是教师来教,教师的发展对实施和推动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比较宽泛的、包括语言、文化(比较文化、跨文化)、翻译、教育等领域方面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关注国际、国内的动态,关注国家、学校的需求,具备实践意识、学术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积极追寻自我发展的意识等。 (二)教师的教学发展,是指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大多数教师都认识到“教学能力”是具备语言教师资格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是教师实施课

12、堂教学的基本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有教育课程理论指导,需要经验的积累、时间的沉淀才能逐步形成,是教师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过程。在这个教学发展过程中,教师要牢固树立“教学相长。研究学生”“教研相长,研究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意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做教学的探索者和奋斗者。 (三)教师的个人发展,是指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个体为了适应社会而接受教育,接受社会文化,进而促进教师职业、个人品格、创新能力、教师素养等方面发展。面对“互联网+”背景,教师要勇于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勇于开拓进取,通过不断阅读新知识,积极思考和写作来促进个人成功,寻找和营造个

13、人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教师的组织发展,教师发展需要依靠学校、院系等主要组织发展平台,组织发展可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实力。教师要多关注组织提供的项目、竞赛、培训与出版政策,组织发展是保障,学校和院系是教师发展的主要平台。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杨惠中,提倡有效教学从“外研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

14、大赛谈起”J,外语界,2018,(2)14-18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8,(5)4-12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3程晓堂,英语课堂上究竟应该做什么J,山东外?Z教学,2018,(8)62-67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

15、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4余胜泉,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电化教育,2018,(7)1-6 5孙华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亚太教育,2018,(28)108 责任编辑盛暑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