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引探法”在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剖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45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引探法”在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剖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验引探法”在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剖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验引探法”在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剖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引探法”在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剖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引探法”在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剖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引探法”在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剖析 实验探究法既符合化学学科的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又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种经得起教育实践检验的优良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化学 教学结构 G633.8 A 2095-3089(2018)18-0173-01 在化学教学中教和学是双方结合启发质疑引导探究巩固开拓进行的。“实验引探法”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格式,即按如下的教学程序组织教学活动 一、启发质疑 “实验引探法”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启发质疑。其基本内容是教师根据所授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知识或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与新课有密切联系

2、的富有生动趣味的启发性问题,一处学生生疑,在他们的意识中创设探索问题的情景,进而导出本节课的探索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下一环节的探索做好心理准备。为了使“启发质疑”在教学活动启到恰到好处的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好启发的突破口。 2.设计的启发性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条件。 3.对学生感官刺激作用强烈的实物展示、实验、ppt等是“启发质疑”的有效媒体。 4.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有联系但尚未理解的课后习题,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是通常选用的“启发质疑”的途径。 例如上化合价概念课时,教师先通过ppt展示有错的也有对的几种化合物的分子式,让学生辨认对与错

3、,然后发问,为什么这种是对的为什么那种是错的,这对学生被问住了,激发起解惑的探索心态;从而教师立即导出本节课做学习的化合价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引导探索 引导探索是“实验引探法”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其是主体环节,在实施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预先设计好一系列的探索步骤,指引已经初步激发探索心态的学生动手做或观察化学实验,讨论问题,开展训练,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借“知”增“能”;即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器官,从感知现象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获取知识,开发能力,提高素质。 例如上盐类的水解课时,设置阶梯式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思路

4、引导。 问题1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反过来,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吗?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吗? 问题2盐的溶液是否显中性呢? 问题3要证明盐的溶液是否显中性,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问题4试总结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和其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的关系。 学生实验 测定并?录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PH值) NaCl、Na2CO3、NH4Cl、NaHCO3、CH3COONa、(NH4)2SO4 从实验结果知,盐的溶液不一定显中性,这与学生的认识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已有认识结构中提取相关知识,如水的电离、弱电解质、化学平衡和离子反应条件等来积极地思考,让学

5、生逐一分析上述盐溶液酸碱性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将上述盐分类,进而学会判断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如Na2CO3为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而(NH4)2SO4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 根据实验和分析,得出盐类水解概念的核心盐与水发生作用。并且得出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决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学生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进行实验讨论、交流,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步骤,建立探究学习的模式。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欣赏和鼓励他人。 三、巩固开拓 巩固开拓是“实验引探法”的第三个环节。其是引导探索阶段的延续、发展和升华。

6、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的学习内容,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促使学生完成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提出综合性难一些的问题,扩宽学生的思路,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年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更好地达到“巩固开拓”的目的,需要注意的下列几点 1.教学要点以归纳小结和巩固,决不是教学内容的与重复,而必须认知到化学知识结构体系的高度,引导学生将探索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整理归类,从而揭示化学规律,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框架。 2.知识的开拓要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切忌离开教学主体内容。 3.开拓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大多数的学生,力求把握在中等偏下水准的同学经过启发诱导能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可过难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

7、性。 4.巩固开拓应与教学目标的检测结合起来,注意学生的反馈,并重视补偿。 例如,在进行电解质溶液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课堂教学时,提出以下开拓思考题,来引导学生巩固开拓。 (1)试分析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为什么?错的如何改正? A烧碱溶液是强电解质,氨水是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弱。 C导电能力强者,说明其电离能力强,导电能力 ,说明其电离能力弱。 D离子化合物属强电解质,工价化合物属弱电解质。 E强极性键化合物属强电解质,弱极性键化合物属弱电解质。 这些以是而非的分析判断题,激发了学生探究开拓的积极性,纷纷参与辨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学生能辨析出上述

8、说法的对与错后,老师又不失时机提出了第二道开拓思考题。 (2)通过对上述说法的分析,你对以下各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有什么认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A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B导电能力与电离能力 C化学键强弱与电解质强弱 通过这道开拓思考题,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站在化学知识结构的高度对本节知识点进行串联和深化。 要练说,得练看

9、。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对“实验引探法”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剖析,可以看出,它既符合化学学科的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遵循自然科学方法论“发现问题-搜集资料、数据-分析探究、处理数据-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基本过程,又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种经得起教育实践检验的优良教学方法。我国古代的读书

10、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