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应用于中学教学的可行因素与存在问题.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459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分课堂”应用于中学教学的可行因素与存在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分课堂”应用于中学教学的可行因素与存在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分课堂”应用于中学教学的可行因素与存在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分课堂”应用于中学教学的可行因素与存在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分课堂”应用于中学教学的可行因素与存在问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分课堂”应用于中学教学的可行因素与存在问题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三个具体操作程序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核心理念是课堂时间一半给教师进行新课讲授,一半给学生进行讨论。本文一方面从四个方面探讨对分课堂在中学课堂实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考虑了对分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对分课堂 中学教学模式 G633 A 2095-3089(2018)37-0023-01 一、对分课堂的内涵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一半分给教师进行新课讲授,另一半分给学生针对上节课内容讨论学习1。这一

2、教学模式将讲授式课堂的先教后学和讨论式课堂的互动自主的优点相结合,有效地规避了两种教学模式独立实施的缺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三个具体操作程序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PAD课堂。第一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为学生搭建框架,并不详讲解所有内容。第二阶段,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所具有的条件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课后内化吸收。第三个阶段学生分组讨论、与老师交流上节课讲授内容解决疑惑。 二、对分课堂应用于中学教学的可行性 (一)更符合现代教材使用理念 现代教材使用理念强调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讲授式课堂要获得好的效

3、果的前提是教师教授内容系统新颖,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很难从其他途径获得。因此当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在这些方面远远超过一般教师时,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就应该让不同的学生摆脱相同教材的桎梏。对分课堂强调的正是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 (二)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内化。 对分课堂增加了学生知识内化的次数。讲授阶段是内化的开始阶段;内化吸收阶段,学生通过练习对教学内容进行第二次内化;讨论阶段,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所学内容进行第三次内化。 对分课堂模式降低了内化的难度,在讲授环节里,教师充当先行组织者主要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在内化吸收环节里,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独

4、立思考;在讨论环节里提出见解、疑问。 (三)尊重学生学习差异性 对分课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不仅提供了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课堂下独立学习的机会。内化吸收阶段充分尊重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时间、环境,用自己的方式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组织,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四)新课改的发展为对分课堂的应用提供了环境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对分课堂模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另外新?n改中 “一考定天下”的终结性评价已经开始动摇,对分课堂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学习质量,强调过程性评价,顺应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三、对分课堂应用

5、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分课堂的适用性和适用范围 首先,在大的社会教育背景下,对分课堂模式给中学教学吹来一股新风,但是从现实角度出发,现在大部分中学生的学习都带有“功利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分课堂模式是否可以真的发挥它的魅力?其次,对分课堂模式是否适用于初、高中的所有阶段和课程?笔者认为,每门学科,每个阶段,都有可以适用于对分课堂的教学内容,但是比例不同。年级越高,所学内容越丰富越有争议,越适合这种课堂模式,那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选择就至关重要,这反过来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对分课堂需要适应中学课堂教学背景。 对分课堂的关键过程包括讲授,吸收,讨论,但笔者认为应该从

6、五个点去看对分课堂模式预习,讲授,吸收,讨论,总结。预习,可以提起学生兴趣。总结不代表定论,可以使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完善。如果不预习,那么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如果不总结,那么讨论就会事倍功半。 (三)多数中学学生学习功利化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

7、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对分课堂模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去发挥,对学生的自制力和求知欲有很强的要求。可是现在学生学习的自制力大多来自外在压力,学生求知欲的培养更是中国大多城市从小就没有抓起的。另外如果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学习,是否可以达到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基本标准也是一个问题。 四、结语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

8、,课堂模式的改革,都应该放在一个大的社会教育背景下,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的革新从理论上来看是美好的,但是面的的困难是重重的,想要寻出路,推进改革,就要寻求与大背景的契合点和共同目标。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