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中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50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中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中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中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中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中的几点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为了能够通过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增强语文综合素养,突破农村中心校学生课外阅读所遇到瓶颈,笔者于2018年3月参加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的探索工作,从课题的研究背景到计划实施,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形成反思。 科研课题 课外阅读 有效性 为了能够通过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增强语文综合素养,突破农村中心校学生课外阅读所遇到瓶颈,我于2018年3月参加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的探索工作。在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制定周密的课题计划,认真地组织实施课题方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汇聚成了几点思考。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阅读是语文学

2、科的重要手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的语文教师早已纷纷把如何进行阅读,指导阅读作为研究的重点。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作为人终生学习的必要手段,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意义。 二、研究过程 1.确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具有中心校特色的课题研究方案。 2.按计划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课外阅读辅导。首先是“我推荐的一本书”活动,在班级由参加课外阅读小组的同学为学生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把书籍的内容梗概和精髓简要地陈述给同学们,并把阅读中的所思所感抒发出来,带动全体学生有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在班级乃至全校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同时,推荐图书的小组成员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概括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坚定了读书的信念,鼓励身边的同学共同把课外阅读融入到生活中来。 继而开展了“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去阅读,同样一本名著,师生视角不同,读的感悟不同。也同时让学生明白读书需要交流,不但要读,更要研究,不但量要多,质也要有保障。 3.参加课题的教师陪伴孩子读书成长,在实践上摸索经验,并升华所感所思,形成理念的升华。 三、课外阅读指导具体指导的几点收获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积累形成的。为了能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

4、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比如,爱的教育一千零一夜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推荐给他们,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甚至想尽办法买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鼓励是最好的方法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多次讲“孩子需要鼓励,

5、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其实鼓励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的能力,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鼓励不同于表扬,鼓励着重于孩子应该干什么,着重于孩子行动后的自我满足。当你鼓励孩子时,应帮助孩子认识他们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三)积累是最有效的方法 语文知识浩若星河,而每一处知识点如耀眼繁星点缀星河,让学生养成积累是阅读中学习中的必不可缺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一个心爱的笔记,把在阅读中所接触到的知识点、瞬间的感动或者灵

6、魂的碰撞都随手一记,深深地锁在脑海中,偶尔重温文字的精美,更加深爱阅读,并且具有永久的保留性,实效性。 (四)习惯是最后的归宿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

7、”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所以,读书人不会无奈和茫然,因为有书为伴;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养成一种习惯,使读书伴随一生,是阅读的最终归宿。 通过参

8、加课题研究,我被学生的探知欲所深深吸引,为课题研究带来的无穷魅力所痴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有了飞速发展,我的指导理论有了质的飞跃我必将致力于终身学习、终生科研,探索出具有乡村特色的科研之路,为农村中心校的教育事业开辟更有行之有效的教学事业奠定基础!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