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779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问题是教学的载体,它推动着教学的进程,而核心问题是一节课的“课眼”,也是一节课的“主线”,它引领着数学思考的航标。本文主要从核心问题有什么特征,如何确定课堂中的核心问题入手,探究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力求在教学智慧中生成学生智慧,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力和学生的学习力,让教学充满生长的力量。 核心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方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美国当代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说是由问题贯穿始终的,而核心问题是一节课的“课眼”,也是一节课的“主

2、线”。它是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师钻研教材的着力点,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聚焦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它引领着数学思考的航标,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核心问题有什么特征?如何确定课堂中的核心问题,并展开适宜学生的教学?在实施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做好哪些方面的转变工作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核心问题的基本特征 所谓“核心问题”,即数学教学中的中心问题、基本问题,它既能激发与促进学生自主活动,又能整合课堂的关键内容和重点内容,还能贯穿整节课的任务或问题。因此,教师要针对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和教

3、学内容,从学生整体水平出发,设计数学味浓、思考性强、有层次有价值、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共同探究的核心问题,整节课的教学都以核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贯穿,而其他问题都是能与它存在逻辑联系的派生性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有了主线,有了可聚焦的点、思维活动就会呈现出层次性、连贯性、深刻性,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那么,核心问题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 要适合学生认知水平 核心问题的难度、广度、深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太简单,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显得无趣;问题过于深难,会使学生觉得茫然,理不清思路。教师应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此来设计核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

4、题的能力。 2. 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理解、探究、应用知识的关键来设计核心问题。如对规律、重要概念的理解,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分析探究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易混淆、易出错的问题等,使教学能击中要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 要有具体性和探究性 核心问题要明确具体,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把握住教学的实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获取新知。如在教学笔算除法一课时,教师从主题图中开门见山,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接着列出除法算式,并以核心问题“用竖式计算,该怎样算?”来贯穿整节课。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思考尝试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5、实际应用”的过程,彰显了“核心问题”在整节课中的引领作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要有启发性和深入性 核心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以及对后续学习的推进,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探究、交流的机会,使思考和对话能够深入下去。 如在教学一亿有多大这节课时,教师抓住“一亿到底有多大”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借助具体事物,通过“说一说”“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和“算一算”等实践探究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时间、高度、重量和费用等)来经历和感受一亿的大小,并在探索中明确“猜想、实验、类推”的方法,初步知道了由小数量可以推算出大数量的数学思想,积累了数学

6、活动的经验,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并在活动中增强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环保意识和勤俭意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感。 二、确定核心问题的实践策略,展开适宜学生的教学 核心问题的产生、确定需要学生、教师和文本三方面的结合。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挖掘与钻研教材后精心设计的能反映教学主题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预设性问题;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所产生的课堂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既不能过粗,使学生抓不住要领,也不能过细,从而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认真进行筛选、提炼与整合。 1. 提炼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智”中生长 教师

7、在提炼核心问题前,首先要做到研?x教材,把教材的横向、纵向联系等都研读通透,再把整节课的问题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逐步明晰教学思路。接着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班级学情的分析,对问题进行梳理,确定权重,筛选其中的重点问题,再进行适度整合,提炼出核心问题。力求在教学智慧中生成学生智慧,让学生在“智”中生长。 比如,在教学搭配的规律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就由情境导入需求晶晶的舅舅一家要到咱们南通来旅游,晶晶想穿得漂亮点给他们做小导游,你们愿意帮她一起搭配服装吗?并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有序地进行搭配,找到搭配的规律。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通过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逐步发现了搭配的

8、有序性和搭配方法的优化,并由两种物体的搭配推导出三种、四种物体搭配的方法。 纵观整节课,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追随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情境中激发兴趣,在小组合作、积极思考中快乐、自主地学习,在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敢于表达、勇于探究,使整个课堂充满激情、溢满活力,并时时迸发出智慧碰撞的火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2. 梳理问题序列,让学生在“思”中提升 当核心问题提炼出来后,教师要结合知识形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调整问题以及问题呈现的序列,以此形成问题串。这一过程特别重要。因为在设计问题时,教师更多地会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9、去思考,而学生的认知序与知识形成的逻辑序有时并不十分吻合,所以需要做适当的调整,让学生在“思”中提升。 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抓住“小军坐在哪里?为什么同一个位置说法却不一样?”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本节课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统一、简明地确定小军的位置。接着告诉学生,四(2)班同学为了交流的便利,特别查询了数学上统一的规定,知道了自己位置最规范的确定方法,现在请大家根据这几位同学对自己位置的介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探讨中,得出用列和行相结合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引领学生经历从多样性表达到规范表达的优化过程,感受到统一规定的必要性。

10、 3. 整合系列问题,适时进行点拨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经常包含几个主要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往往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关系。这时,教师需要从最低层次的问题到最高层次的问题中,选择出核心问题。有时整堂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可能是平行关系,这时可以将其整合成同一类问题,并作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进行呈现,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中获取新知。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可确立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第一,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第二,小数点该怎么移动,依据是什么?第三,以谁为标准对小数点进行移动,为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探究,并适时进行点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

11、问题的能力。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4. 讲台让给学生,适度进行评价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

12、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

13、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核心问题引领下做小老师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在研究结果和问题具有比较强的指向性时,聘请小老师,进行生生互动,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自主表达、平等对话的机会。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提供一个有效的话语模式给学生,这个模式共三句话,分别是“请大家注意倾听我们的想法”,这样说能让同学进入他的表达,这里主要是汇报问题解决的方法与过程,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

14、果;“我们想提醒大家或想要强调的是”,这里是要表达重、难点或是易错点;“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这里可以进入生生互动状态。在学生汇报完之后,要进行适度的评价,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学习力。 三、以核心问题引领课堂,在教学智慧中生成学生智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

15、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在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核心问题的提炼和实施并不容易,这其中蕴含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知识的挖掘、对经验的反思、对学情的分析、对价值的追求。教师在提炼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学力,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学习力。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数学课堂,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对话交流;改变了课堂的组织方式和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课堂,在教学智慧中生成学生智慧,让教学充满了生长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中,教师适时用核心问题引领教学,就能把准学生的思考方向,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