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90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主要模式,即“先教后写”与“先写后教”。学界对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劣往往争论不休。其实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已是不争事实,但二者之间却不应是对立的关系。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融合二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引入为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拟在“研学后教”的理念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研学后教;小学语文;高年段;作文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主要模式,即“先教后写”与“先写后教”。学界对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劣争论不休支持“先教后写”者

2、认为“先教后写”遵循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它是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基础上提出的“支架式教学”,这种经典教学法比“先写后教”更高效、可操作性更强;而推崇“先写后教”者认为“先写后教”与“启发式教学”、“尝试教学”相通,依情施教,更能确保学生作文的多样性与创造性。客观地说,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是不争的事实,而之所以会比较出优劣,只是评价者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从理性角度来看,两种模式间不应是对立的关系;从教学实践来看,我们也许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融合二者,这样既有利于教学,又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综合思考“先教后写”与“先写后教”两者的优劣,笔者从“研学后教”模式中看到了一些可供探索的前景。 一、“研

3、学后教”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1. 研学 针对“先教后写”与“先写后教”两种模式各自对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需求的侧重点不同产生的弊端,我们的“研学”则是将教学对象与教育者加以综合考虑。具体来说,就是既强调教学对象的学情需求,又强调以课程标准形式出现的、对教育者的要求。 一方面,正如“先写后教”模式所倡导的,任何教学都必须放在特定的学情中加以考量,学生的写作能力到底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都应该成为教学的起点。可是这种完全依靠学生的个人经验在广阔天地“自由”摸索的方式,确如其诟病者所说的“教学效用之低显而易见”。怎样才能保留“以学生为主体”的初衷又实现高效呢?不如教师把工作做在前面,即

4、先“研”。具体来说,在教之前,教师可以围绕某个专题提出一些研学问题,生成研学案发放给学生思考、回答与讨论。 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说明文写作为例。教师在研究基本学情时,是让学生先写一篇,还是先设计一些问题进行调查?经过实践尝试,笔者认为后者更精炼。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梳理,教师能大致明确学生对说明文的了解,以及对写作说明文的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起点。 (1)你认为一篇好的说明文应该具备哪些优点? (2)你了解哪些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3)如果让你写说明文,你认为写作过程中会让你为难的是什么? (4)你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写作说明文的知识? 另一方面

5、,教师教学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同样需要研究。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都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但这些都比较凝练与笼统。那么如何实现其具体目标呢?课程标准并无具体的阐述,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有目的地进行专业的分解与引导,建立课堂化目标与体系。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摆脱主观随意性,更有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 2. 后教 通过前期的基于学情,基于教材的“研学”,我们才能有后面的“教”。“研学”是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一样,进入教学环节,我们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的“教”,不是围绕写作话题说一些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路的话,然后开始当堂写作;而是要教会学生分辨作文优劣的标准,教会学

6、生写作的策略,然后向写得好的作文靠拢。还是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说明文写作为例。在学生动笔前,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这类作文写作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如表1 然后再举出这些不同等级的例文加以分析鉴赏,强化学生对优秀作文的认同与学习,最后再教给学生写作的思路策略,如上文提到的教授说明方法的运用这一知识点,我们可做以下尝试 (1)请确定你想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现在请你为你的说明对象挑选一些能体现它的特点的修饰语,并将它们写下。 (3)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使你的说明对象的以上特点变得更形象,更突出? (4)先选一个特点吧,试试运用你前面想到的说明方法,把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吧。 (

7、5)其他的特点,也能像上面一样去试试吗?记得多试几种不同的说明方法,这样能使你的作文更富有变化,与众不同! 教给学生这样的写作思维与策略,能让作文教学不因教师已预设好的条条框框而约束学生的创造性。教学过程更易于操作,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序列性。不仅如此,还能避免学生作出的摸索式的、费时费力的自我尝试。 二、“研学后教”在作文教学中的优势 通过上面对“研学后教”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能够弥补“先教后写”与“先写后教”这两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具有独特的优势 1. 真实 “虚假”是“先教后写”模式的明显弊端,严重威胁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语文

8、核心素养的提升。而“研学后教”却将教学直指“真实”,思考过程是真实的,作文过程是真实的,作文内容是真实的。 2. 高效 “研学后教”作文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先写后教”中“二次训练”所带来的低效与学生心理厌倦的问题。它为作文教学寻找到最佳突破口(学生在研学案中所反馈的问题),同时使作文教学找到了有用的抓手(学生明确了写作评价的标准),于是作文教学就变得高效起来,即全程高效、全员高效、全面高效。 3. 有序 “有序”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研学后教”充分体现了“有序”的特点,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序,符合写作规律的序,符合师生教学地位的序。 显而易见,“研学后教”作文教学法不仅使

9、学生真正成为了作文人,成为作文教学的中心,而且也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教师在研学问题阶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从而使教学更具侧重性。当然,另一面,“研学后教”也促进了教师本身教学素质的提升,因为教学目标要变得更为灵活,教学又始终要以课标、教材为准绳,这样既做到下要保底,又做到上不封顶,无疑会促使老师更加精准地剖析,更加有效地策划,对能力的提升起着不小的推动作用。 “研学后教”作文教学是我们的一种尝试,从实践过程和结果来看还是比较理想的。学生的作文水平、语文素养都较先前有了不小的提升。同时它还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考察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因此它是一条可以继续探讨、实践的作文教学之

10、道。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

11、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施茂枝.先写后教的异相与原理J.语文建设,2018(10).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管建刚.作文教学的“泥泞”转身从“前作文教学”走向“后作文教学”J.江苏教育,2018(28). 3马智媚.浅谈“研学后教 自主合作”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教学研究与管理,2018(02).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