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9131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一、培养学生“会读”的习惯 1、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早读和课堂的时间诵读一定篇目的文章,可以从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除此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精读。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他是一种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因此,我注意了培养学生善思的阅读习惯。一是有选择有目的

2、地去阅读,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鉴别,三是历史的唯物的辨证的筛选。这样就不致于“学而不思则罔”。 3、多读。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善记”的习惯 大量阅读是基础,自主摘抄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将外部语言进行内化,从而“有所得”的另一种手段和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学习语文,必须重视语言积累。因此,从意义上讲,摘抄是具有

3、“养成习惯性”的更深一步的阅读。我以名篇美文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四和”摘抄 1、“看”和“想”。学生是“天然的探索者”,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带着好奇的心理,想去了解,想去发现。对于阅读摘抄,就可从这天然之本性出发,要有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一是“看题目,猜一猜”。拿到一篇文章,先由题目猜一猜你觉得作者会写什么(内容)?怎样写(写法)?二是“猜完后,想一想”。如果是我,就这个题目,我会写什么?怎样写?通过“看”、“猜”、“想”,你们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我想看、我要看”的种子在心底悄然萌芽,想读,是读好的前提。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4、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

5、了基础。2、“读”和“注”。一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阅读文章,此时,既要让自己尝试在文中探索发现、寻找自己的答案,也要牢牢记着徐特立老先生的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在文章上留下自己的想法。如城南旧事中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童年中外祖母到底有多么善良,具体的事件是什么?等等。二是读中注。把最吸引、打动自己的地方,如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新奇的知识、从未见过的表达方式、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用“?”“?n”“”等不同符号划出。 3、“品”和“写”。迷人的风景已经出现,接下去当然就需要细细欣赏并好好珍藏了。一是“品味”。把自己标注的好词佳句妙段好好地玩味一番让自己的体验和语言在反

6、复斟酌中得以不断提升。二是“抄写”。边品味边把文中自己标注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4、“翻”和“记”。一是“常翻”首先,定期设立阅读

7、欣赏课,其次,可在班内搞几次交流活动。二是“常记”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已有知识,还能增强自己的记忆力,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善用”的习惯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巩固了知识,陶冶了思想,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例。一篇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是学习写作等运用语言练习的范型,对写作和其它语言运用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因此,就鼓励、引导学生善于把阅读中所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和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和说话中去,将阅读、作文和外现美才结合起来,达到共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