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岗位实务》教学模式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9628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纳岗位实务》教学模式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出纳岗位实务》教学模式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出纳岗位实务》教学模式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纳岗位实务》教学模式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纳岗位实务》教学模式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出纳岗位实务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出纳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社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出纳岗位实务教学中存在着与实际操作脱节的倾向,难以完成把学生培养成“懂专业,会操作”能适应出纳岗位所需人才的教学任务。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当前出纳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此项教学实践的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222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受传统会计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仍有很多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轻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能力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提高,这就使得学校在教学计划、 教学保障等方面对实践教学

2、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了出纳岗位实务后很多基本的银行单据仍然不能熟练正确的填写,甚至对于办理什么业务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银行单据都不够清楚。或者学生在参加实习或进入工作岗位后,可能面临着由于相应的银行结算业务起征点、适用范围等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单据和使用要求,使得学生难以独立胜任出纳工作,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当然有的学校尽管也安排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但距离实际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教学中难以真正身临其境。 12重形式,轻合理;教学环境不能令人满意 出纳岗位实务是一门专业技能课,需要一定量的实践课时。但实际的教学安排上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没有实践活动课,全部为理论教

3、学课;二是虽然有实践活动课但课时偏少,有时不到20个学时;三是实践活动课的时间集中,好多学校通常安排在学期末,这样效率低下;四是实习的内容局限于填表、点钞、登账、填写凭证,但对于实际的划卡交易、点钞机的使用、保险柜的使用等,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由于出纳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学校的实践教学要做到仿真性,但实际教学环境在构建方面差强人意,主要体现在硬件环境不真实,学校缺乏对企业和银行等部门的了解,在硬件设施方面往往出现落后的问题,无法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的真实环境;在软件方面,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 银行财务管理规范、社保法律法规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制约了出纳实务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另外,验钞机、POS机、保

4、险柜、计算器、记账凭证、日记账、账簿等教学用具的配备也不齐全,难以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3重刻板,轻创新;教学队伍不能“两手硬”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更多的是教师通过粉笔或者多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出纳岗位实务课程中包含有大量的单证,以及多样的办理流程,如果仅仅是单向的传授,学生学到的完全是抽象的知识,一旦接触到真实的业务就会无从下手。由于出纳实务的实践性,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任课教师除了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引导学生如何更为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如何处理未来可能遇到的实际工作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队伍的人才配备较为贫乏,实践教师

5、往往与理论教师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或是实践教师并未参加过具体的实践,这样使得实践课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2教学模式构建的教学建议 21注重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教学中,教师要适应出纳岗位实务的教学特点,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如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流程上,建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企业出纳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平日教学中应注意业务的仿真,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公司财务部门岗位(如会计、出纳、财务经理等),以公司

6、实际业务为载体,教师讲授、示范与学生操作互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业务技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业务尤其需要使用这样的方法,比如报销业务,我们可以设定几个角色:报销人、部门领导、单位分管领导、财务主管、出纳、会计等,从报销人填写单据、粘贴发票开始,到送交本部门领导批准,再上报分管领导审批,然后请财务主管审核,最后拿到出纳处报销,会计填制相应的凭证的完整流程。通过这样的演示,相信很多学生会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当然有条件的话,建议专门开设出纳岗位实务实训室,配齐各种教学设备、资料(如POS机、保险柜、验钞机、记账凭证、日记账等),让学生能多练习、多操作,真正掌握出纳岗

7、位技能。或者将课堂延伸到企事业单位中,让学生实际接触到实际,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出纳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在体验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工作中,感受工作环境,提高学习的目的性。 22注意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现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项业务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中,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讲课不能将眼光局限于书本,照本宣科,在教学中应注重方法的传授,而不是某个单据如何填写,大量的单据是无法利用短暂时间讲完的,而且即使能做到也没有实际意义。而且由于出纳岗位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往往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相关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时,

8、教师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将理论数字化、例子化,就事论事,与其他行业泾渭分明,而是要扩展知识面,在与其他单位发生业务时如何处理也要适当地加进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关注教材内容选取的教材应能细化地反映出纳实务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直接对接出纳岗位,在具体内容上难易适中,并能体现出用人单位对出纳人员的要求。因此,在选取教材时,可以事先对本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和用人单位展开相关调查,确定社会需求的大体方向和有关信息,为教材的选取和更换提供依据。当然教师可以编制与教学设计相配套的教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4提升教师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方面学校可以引进企

9、业教师,通过他们使学生能够切身了解到出纳工作的特点,能够解答学生的问题,而不是纸上兵,毫无用处;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一切条件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鼓励、支持相关会计教师到生产工作的一线进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水平。尤其对于一些从高校到高校,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学校应积极出台政策扶持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鼓励一线年轻教师及实训指导老师赴相关企业一线跟班(顶岗),进行脱产实践锻炼。 25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于采用什么样的考核评价方法,教师可以自由决定。如可以分为平时成绩15%、业务办理55%、期末考试30%,其中业务办理可以分为出纳基本功模块15%、现金收支业务模块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模块各占20%。基本功模块主要看学生对验钞机等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现金、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模块考核看学生对具体业务的办理情况、日记账的登记等。通过考评不仅能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还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