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0055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典型的美文,绝美的景色、精美的语言让人流连忘返。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抓住多种美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 庐山的云雾; 课堂教学; 设计 G B 1008-1216(2018)12B-0094-01 自主阅读、自由背诵、生动讲解、形象介绍、用心想象,并将庐山云雾精致描绘,对精彩语言展开深度赏析,建立多元立体阅读感知。有一位教师课堂实录,从多种视角展开学习训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师经过精心准备,同学们都能背诵庐山的云雾,不妨找同学背诵一番。 (学生踊跃参与背诵展示,教师给出评价。) 师庐山的云雾景色描写太精彩了,如果让你以导游身份对游客介绍庐山云

2、雾,你打算如何展示呢? 生1庐山的云雾千变万化,随时都可以呈现象形图案,一会儿是白色绒毛,一会儿是一条条玉带,还会呈现大海形状,还有天幕 生2庐山的云雾随风飘游,刚才是一泻千里的银河,转眼间就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再过一会儿就是一座座冰山了。庐山的云雾具有神奇的魔法,如果你能亲身目睹一番,自然会有更深刻的体验。 师大家说得很生动,让人蠢蠢欲动了。只是用嘴说还不是很过瘾,不如拿起笔来,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一下,看谁画得更形象。 (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自发展开合作学习,研究绘画技法,课堂学习气氛热烈。) 师下面请小画家展示绘画作品,并将笔下的庐山云雾介绍给同学们。 生1我画的是奔跑中的庐山云雾,满山都

3、是成群的白马,这场景应该是很壮观的。可惜我画得不够逼真,没有体现出动态。 生2我画的是一座座冰山样的庐山云雾,云雾呈现冰川样,给人特别的感觉。这些云雾又像是牛奶,让人垂涎欲滴。 师同学们画得不错,找到了某种感觉,虽然有些图画没有说的那样好,但细细琢磨可以发现,同学们已经沉浸在庐山云雾中了。其实,庐山云雾是说不完画不清的,不如用优美的文字进行展示,学习作者语言特点,将你心目中的庐山云雾进行一番文字描绘,看谁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展开书写。成果展示,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生1庐山的云雾太美了,好像披着婚纱的新娘,娇羞无比。我们这些看客,都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可无论如何走进庐

4、山,都抓不住洁白婚纱的一角。 生2庐山的云雾就是游动的长城,一会儿飘移到南坡,一会儿爬上东山顶,难道是什么神仙在指挥着长城自由走动吗? 生3庐山景色千千万,唯有这云雾最动人。好似银河落九天,又似天女忙散花。那流动的美,给多少人留下遐想。 师不知这庐山云雾有多大魅力,同学们手中的笔也有了灵气,居然能够写出这么有诗情的语句。如果我们真的能到庐山一游,大家都会成为画家、诗人、作家了。 这个课堂实录片段将“读、说、画、写”等多种训练手段集中使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教师先让学生朗读成诵,然后引入绘画训练法,最后是用文字进行创作展示。几个环节衔接紧凑,教师引导自然,学生介入顺畅。有效的学习正

5、是建立在多元立体学习训练基础上,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训练方式,让学生自觉展开多种学习训练体验,通过思辨、争论、操作、探究等学习行为,实现课堂学习认知构建。 朗读训练。庐山的云雾语言特别精美,非常适合朗读训练,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达到背诵程度,这对学生语感培养很有好处。让学生多背诵美文,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语言,对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要对作者遣词造句进行探索,对精美语句进行识记,对语言表现风格进行鉴赏。 说话训练。教师让学生饰演导游向游客介绍庐山云雾,对学生口语表达提出了更高要求。导游是专业解说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熟悉庐山云雾基本特征,还

6、要有灵活的思维,这样才能给出针对性讲解。 绘画训练。小学生有一定美术绘画基础,为绘画训练顺利展开奠定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绘画,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机会。因为没有限制,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展开绘画训练,想象力得到有效激发。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也为学生自己弥补绘画不足创造条件。 书写训练。教师让学生在读、说、画之后展开,因为有前期多重训练铺垫,书写过程显得更为顺利,不少学生都有特别惊艳的发挥,这个环节应该是集中收获了。学生精美的书写作品,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和感悟。这说明教师课堂训练设计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训练成果鲜明呈现出来。 教师从读、说、画、写等多个角度设计课堂学习训练活动

7、,对学生展开多层次、多角度思维训练,立体学习训练模式自然带来立体学习感知。教师课堂设计要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做好学情调查至关重要。庐山的云雾属于经典美文,而学生对美文有特殊敏感性,展开多重学习训练非常有必要,可操作性很强,为课堂多元训练提供有力支持。教师针对教学实际引入多种训练方式,也是最明智、最实惠的选择。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

8、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黄佩灿.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教学设计J.语文天地,2018,(4).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