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制取及其性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045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氢气的制取及其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氢气的制取及其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氢气的制取及其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氢气的制取及其性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气的制取及其性质》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氢气的制取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G642.20 A 2095-3089(2018)18-0-02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节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电解,初步了解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并且根据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的特点,这节课设计了很多的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相应的性质,学生经此会印象深刻,容易记忆相应的知识点,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本节是学习制取气体方法、步骤的延续和深化,从研究方法看,通过探究方式,总结出不同于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是初中化学制取气体的重点之一,起到

2、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探究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采用实验演示,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验的体验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容易获得成功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分阶段讲解实验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可减少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联系生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化学价值,有趣味和有目的性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结合演示实验,对氢气的性质进行探究,遵守实验规程,同时

3、让学生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的原因,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性质 难点化学性质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实验探究法、实验演示法等 学法小组实验、小组谈论法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

4、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六、板书设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

5、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七、教学反思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6、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在本节课中,我觉得存在一个比较难的教学技能问题,就是演示实验,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