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049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家傲》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渔家傲》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渔家傲》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渔家傲》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家傲》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渔家傲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朱光潜先生说“读诗就是再作诗。”我们的学生读李清照的词作,很需要将文本打开,以作者的身份来与词作进行对话,如此才能真正读懂渔家傲。六册统编教材中涉及的李清照词作共两首,均置于八年级上册,分别为课内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课外诵读部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渔家傲的难点在于诗人所处的历史环境遭逢巨大变革,几乎决定了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而如梦令则写于早年少女时期,词作为婉约派小令。两词风格迥异,难度差异也大,若是单篇独立地学,则缺少对词人的时代性宏观把握,容易造成对词人形象的扁平化理解。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用“纵向挖掘、组诗读人”的方法来宏观读诗,同时以这首词作

2、为原点,生发性地拓展阅读,还原诗人的时代形象。知人论世,将李清照一生不同阶段的作品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读出一个饱满的、情感真实的诗人。 二、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和停顿节奏,初步读出诗人内心蕴含的情感。 2.通过纵向挖掘,组诗读人,在比较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体会诗人复杂的悲愁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互动导入 请学生说说这首词与以往学过的词的不同之处。 【明确】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词在他们眼中的特别之处内容为记梦;女词人 (二)三读诗歌,层层递进读字音、读节奏、读情感 1.一读读准字音。 2.二读读好节奏。 重点关注九万里风/鹏正举。 3.三读读出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在这首

3、记梦之作中,你读出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 活动圈画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说一说其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参考内容 “风休住”已觉身无所归、心无所归、情无所归,想要借风之力去往理想之地。 “嗟”“谩”内心的迷茫、对自己的否定,自觉空有才华却一无所用。 “路长”“日暮”感慨年华老去,抒发晚年孤苦无依的苦闷。 “归”“去”迫切、急切地想要逃离现状,是现实中悲愁、苦闷心境的反映。 “殷勤”现实中内心孤独的补偿。 【意图】通过三次诵读,层层深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诵读是文本解读的基础,学生在语感丰富的基础上,渐渐走进历史语境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探索作者当时内心的悲愁之情。 (三)纵向挖掘,组诗读人 1.发问以观世

4、。 活动请简要说说你所了解的李清照和她的生平背景。 【明确】李清照的一生可以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前期生活优渥,后期家亡国破。 【意图】学生经过自读与教读之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解感悟。但是微观的作品分析需要结合宏观的历史语境才能达到较高的理解层次,所以在此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将渔家傲置于历史的情境中,还原当时的个人遭遇和国家变动。 2.组词以读人。 (1)南渡前、出嫁前李清照的“闺阁情”。 提问说说这首词是怎样体现少女闺阁之情的。 课件展示 李清照少女时期是一位聪慧颖悟的女子,出生于环境优渥的士大夫之家。十多岁的她热爱生活,常寄情于自然,词作意境优美、富有情趣,词风婉约含蓄,例如这篇如梦令

5、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明确】词作是作者回忆在溪亭的一次游玩,少女天真烂漫的活泼情态明显。这是诗人早期词作的代表,也是生活优渥安定的写照,词作主要抒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2)南渡前、新婚后李清照的“相思愁”。 提问说说这首词的“愁”因何而来,体现在哪里。 课件展示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醉花阴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句点拨

6、 “佳节又重阳”思念丈夫。 “把酒黄昏”黄昏独自饮酒,最孤独的愁绪。 “西风”秋风之萧瑟,最易引起内心凄凉之感。 “凉初透”深秋半夜天气的凉,加之内心的凄凉,双重孤独寂寞之情。 【明确】这是一种思念丈夫的少妇相思之愁。这种愁是可以消解的,只要丈夫回来,这愁便不再了。然而,有一种愁是难以化解的(引出后期生平经历)。 (3)南渡后、明诚去世后李清照的“家国愁”。 课件展示 金兵入侵中原,掳走了宋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当时全城百姓数万人挽车驾曰“陛下不可出。”百姓悲泣,?J宗也悲泣。北宋灭亡,李清照与赵明诚背井离乡南渡。1129年,李清照避难金华时,却不料赵明诚在赴建康途中突然病逝,她与丈夫花毕生心血

7、收藏的金石文物也全都散失。心爱之国、心爱之人、心爱之物,全都灰飞烟灭,烟消雾散。无限悲愁之下,她写下了这首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南渡前与南渡后的不同遭遇致使李清照的内心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变动,她从一个生活优渥的少妇成了一位饱经风霜、内心苦楚的妇人。唯有这无拘无束的梦里想象,才能将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美好追求得以短暂的慰藉。诗人找不到任何可以化解悲愁的方式,唯有选择以虚幻之“梦”来化解。记梦写词是唯一解愁的途径。 【意图】南渡前和南渡后的三首不同风格的词作,分别

8、反映了李清照的三种心态。三首词均是“有我之境”,诗人在词中的性情很真实、很直接,也易于被学生发现。学生将其词作进行纵向挖掘,对比阅读,便能将诗人独特的精神轨迹领会于心,从而为渔家傲所产生的情感找到合理的依据。同时,将同册教材中作为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如梦令组合在一起进行联读,更好地解决了教材编排中缺少体系的问题,也让学生建立起相对立体的古诗词阅读方式。 (四)原点生发,拓展阅读 1.引入金石录后序中描写“南渡”之前美满生活的回忆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

9、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明确】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温馨而又情趣高雅的真实情景。虽然婚后生活并不富裕,然而诗人的理想从未被忘记。 2.对比金石录后序中“南渡”之后无限凄凉的心境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明确】诗人在流离之间看着自己与赵明诚毕生收藏的金石文物不断流失,感慨文物的难得而散失却是那样容易。这都是动荡年代之下的悲剧,而理想的幻灭,正是因为不可改变的国家遭遇。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

10、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11、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意图】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晚年回忆所作,文中她一生的坎坷遭遇一览无余,对渔家傲的悲愁情感理解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拓展阅读并非任意拓展,?里引入金石录后序中关于李清照前后截然不同的遭遇进行对比,是由渔家傲这一原点生发出李清照的人生

12、轨迹和心路历程,最终目的是指向诗人晚年心境之无限悲凉,将学生对渔家傲的情感推向高潮(以尺八音乐鱼山逸韵为背景音乐)。 (五)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是在读诗,更是在读一个丰满的、具有时代性的诗人,一个志趣与情怀不灭的李清照。 【意图】作品的阅读,需要学生跳出微观的文本局限,找回当时的作者。古典诗词的受众是现代群体,这本身就是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个矛盾,唯有进入矛盾本身,纵向挖掘作者的作品群体,拓展阅读作者的其他资源,才能真正做到、做好“知人论世”。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

13、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责任编辑方龙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