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0576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剖析课题,感悟内涵 师上课前,老师想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课件出示名言) 生(齐读名言)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师这句名言是作家杏林子写的。(出示杏林子的照片)同学们看照片,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是一个文静、优雅的人。 生2是一个乐观的人。 师杏林子的微笑温柔、愉悦!也许大家还不知道,杏林子12岁时就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疾病,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只能保持一种姿势。她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今天,让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与我们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词语重复了2遍。 师是的!这是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像这样的题目要怎么读呢? 生1生命生命。(读时中间停顿一下) 师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在两个词语之间停顿了一下。 生2生命生命。(读时音调有所变化) 师这位同学读题目时音调发生了变化。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评析】教学伊始,执教者出示的名言就是作者杏林子写的,这样的教学导入十分恰当。如此美好的语言从一个经历坎坷的女子口中说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学生以心灵的冲击。执教者动情投入的描述,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执教者没有

3、进行多余的设计,而是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关注“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品悟语言,触摸生命的脉搏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情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师(课件出示生字词)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请一位同学来读,如果他读对了,同学们就跟着读。 一生读生字词,其余学生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准确!掌声送给他!注意,“弹”有两个读音,分别是dn、tn。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第二行词语呢? 生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飞蛾的,第二行词语都是描写香瓜子的。 师如果请你帮老师补充第三行词语,你会补充哪些词语? 生沉稳、震撼、糟蹋。 师这篇课文有很多词语,同学们要学会积累。

4、【评析】扫除阅读障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先走的“一步棋”,有利于学生体会文本内涵。执教者设计教学时,不但解决了读准字音的问题,还通过词语归类,巧妙地引?生关注文本整体,提炼故事主线,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 师第1自然段写了作者在做什么? 生在思考。 师可以让老师感受到你也在思考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思考。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第2自然段中写到作者受到飞蛾的骚扰,请你再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你烦人的、讨厌的情绪好吗? 生读句子。 师(指导学生读第3、4自然段)同学们真厉害!这么长的两段话读得如此流利,还读出了自己的情感,看来你们的预习做得不错。 【评析】这个教学环节十分简单。简单教学的背后,

5、体现了执教者不简单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巧,因为执教者敢于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逐段诵读,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体现了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理念。 师我们不仅要读通、读顺课文,还要读懂课文。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想一想杏林子向我们讲述了哪3件事情?你能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把句子补充完整吗?(课件出示句子生命,是一桩奇迹,在 时,我感受到了它存在的力量;生命,是一桩奇迹,在 中,我找到了它展现的痕迹;生命,是一桩奇迹,在 时,我触摸到了它一次次的跃动。) 生1生命,是一桩奇迹,在飞蛾求生时,我感受到了它存在的力量;生命,是一桩奇迹,在瓜苗生长中,我找到了它展现的痕迹;生命,是一桩奇迹,在静

6、听心跳时,我触摸到了它一次次的跃动。 师你真了不起!经你这么归纳概括,一首富有诗意的生命之歌就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文段。 【评析】3个小故事构成了一篇关于生命感悟的散文。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执教者顺势抛出问题“讲述了哪3件事情”,并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概括小标题其实就是梳理文章的过程,也是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而一首“生命之歌”的诞生,提高了学生概括文本主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生命到底是什么?下面让我们先拜访飞蛾寻找答案。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一只什么样的飞蛾?把你想到的一个词语写在课文旁边。(板书飞蛾求生) 生1这是一只生命脆弱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

7、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生2这是一只坚强的飞蛾,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生3这是一只淘气的飞蛾,它不断地骚扰人。 师(引读)是啊!杏林子没有想到,飞蛾的生命竟然如此脆弱! 生(接读)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引读)她更没有想到,如此脆弱的生命竟有这么强烈的求生欲望! 生(接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板书强烈。) 【评析】“头脑中浮现”“在课文旁边写下你想到的词语”,教学中执教者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情境引读的做法体现了执教者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也是师生心灵的对话。 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

8、(课件出示“欲”的象形图)。这个人饿极了,他端坐着,渴望得到,哪怕只是一颗半粒的谷子;飞蛾为了生存,哪怕只剩下一时半刻,它也不曾放弃,这就是强烈的求生欲望。所以,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个句子很长,仔细品味,哪个词语让你有强烈的感觉? 生挣扎。 师挣扎一词都是“提手旁”,请你配合挣扎的动作读一读,感受会更强烈。 师指名学生读句子,生再齐读。 师“极力”是什么意思? 生用尽所有的力气。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飞蛾求生的欲望吗? 师指名学生读课文。 师哪个标点符号能够告诉你这种强烈的感觉? 生两个感叹号。 【评析】执教者采取在重点之中抓重点的方法

9、,抓住飞蛾的典型表现,结合“欲”这个字的象形图,让学生明确字理本义和文中义,较为直观形象。词语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词语的含义,进而理解句子的意义,这个教学片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师看到苦苦挣扎的飞蛾,你会想些什么? 生1我会放了它,让它和家人团聚。 师你真善良。 生2我会放了它,让它去看美好的世界。 师世界会因为你的善良而变得更加美丽。就在那个夜晚,就在那盏灯下,杏林子的心被震撼了! 生(齐读)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是啊,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到,捏在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 生(再读)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

10、,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于心何忍?于心不忍啊!还是放了它吧!让我们把这个场景再次完美地展现出来。 生齐读第2自然段。 【评析】执教者蕴含情感的点评,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3次有层次的导读设计,有助于学生在读中体验情感,培养语感,提升认知。最后,教学回归整体,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全段,使朗读的效果更富情感。 三、联系生活,聆听生命的拔节 师飞蛾的平均寿命是9天,可它为了这脆弱又短暂的生命挣扎着,正如杏林子残疾的身躯里对生命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课件出示50年来,杏林子每天都饱受病痛的折磨。她每写一笔,每铸一字,手部关节都疼痛万分,但她依然笑对人生,用自己的双手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成为台湾最有影

11、响力的作家。杏林子以她那惊人的毅力向我们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师除了杏林子,我们也不曾忘记那些生命的强者!(课件出示201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图片)生命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同学们,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所震撼时,当你被杏林子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时,你对生命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请把你的所思所感写下来。 生1生命是强烈的求生欲望所创造的奇迹。 师多么富有生命力的?Z言! 生2敢于面对困境的人,生命因此而坚强。 师你不是在改编诗歌,而是在抒发你对生命的感悟!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

12、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13、“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

14、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

15、基础。【评析】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真切的情感、真挚的言语,这是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是一种心声、一种领悟。师生的生命语言在课堂中得以尽情释放,在体验中获得升华。 【总评】 这是一节朴实而又洋溢着诗情的语文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执教者在预设方面着眼于让学生品悟语言的魅力,在教学生成中以情激情,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一、“品悟语言得其意”是教学的核心 字词教学是小学中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任务。随着教学的展开,执教者从正音、归类积累到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落实了词语教学的目标。这样一个品词、析句、品读的过程,在执教者创设的情境中得以实现。此外,执教者善于捕捉语言“生长点”,寻找能力“训练点”,使

16、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通过暗示、启发、点评、引导等形式,让学生潜心会文,在读、说、品、悟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诗意表达得其言”是教学的精魂 语文教学必须以言语形式为抓手,以语言运用之“道”统一其他各项功能。为此,执教者立足语言的形式与表达,寻找目标整合的思路。生命是一个宏大的话题,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要体会作者对生命的领悟和思考,实现文章情感、作者情感向学生转移,形成情感共鸣,是不容易做到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执教者以“诗情”贯穿教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语言学习与精神成长互为双翼,让人回味无穷。 (该课例在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广西赛区选拔赛中获特等奖) (责编 欧孔群)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