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099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零丁洋》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 (二)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赏析诗歌名句,理解诗歌内涵。 (二)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及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精讲点拨法、鉴赏评论法 四、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课件展示)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这是陆游临终时写给自己儿子们的遗嘱,(齐读)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明确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表达了诗人真挚的爱国热忱。 2.那么,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又是如何为理想而奋斗的呢?今天,我们来

2、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走进诗歌 1.初读诗歌,注意正音和节奏。 2.赏析尾联 (1)哪一联最能体现诗人的爱国情怀? (师生齐读尾联。) (2)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誓死报国的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激昂,高亢。 (生再次齐读尾联。) (4)仿写 (课件展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仿佛听到谭嗣同用自己的鲜血唤起国人革命的意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仿佛看到陆游在风吹雨打的深夜仍然想着驰骋疆场,杀敌报国; “人生自古谁无

3、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仿佛_。 示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仿佛看到屈原因国都破灭、无力回天而自投汨罗,以死明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仿佛看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仿佛感受到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赤诚之心。 3.那么,文天祥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书写了这样的千古绝唱的呢?赏析前三联。 (齐读前三联) (1)背景简介 (课件展示。) 文天祥,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人。他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

4、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2)读首联,然后思考 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明确“辛苦”、“寥落”。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明确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4.颔联 (1)颔联两句用了什么

5、修辞?作用是什么? 明确用了比喻的修辞。“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形象的写出了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2)南宋王朝覆亡在即,命运就如风中飘荡的柳絮一样,已经无可挽回。 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3)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国破家亡的悲哀的情感呢? 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5.颈联 (1)颈联曾被人们视为这首诗的千

6、古奇对,你们能说说它奇在哪里吗?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人将地名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2)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三)感悟文本,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 (课件展示。) 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 1.诗

7、意内容。 2.字词品味。 3.情感哲理。 4.修辞手法。 5.写作手法 。 明确 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 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形象的写出了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颈联,诗人将地名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对仗工整。 尾联,充分体现了他誓死报国的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四)多积善累 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课件展示)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8、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五)七嘴八舌 要

9、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

10、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有人说要以成败论英雄,作为将领,文天祥并未能挽救危亡的朝廷,你觉得他还是英雄吗?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明确 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所为英雄,在于他的担当,在于他的精神,在于他的节操!所以,文天祥与他的诗歌始终光耀着千秋史册,他的精神让他永远不朽! (六)齐读感受 让我们齐读本诗,再次触摸文天祥的灵魂感受文天祥的爱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