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语文课.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119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语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语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语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语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语文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语文课 听完王燕校长的课,毫不夸张地说,她一站到讲台上,就变成了精彩语文课的化身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体现了丰富的教学智慧。这是王燕校长深厚语文内功的表现。 一、解开阅读教学的密码,让学生掌握方法,豁然开朗。 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到底教什么,怎么教,才能让学生既掌握方法,又能从中受到教益?王燕校长一开始就通过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同一句话,通过教师不同表情、声音的朗读,体现出说话人的不同心情。这样的开头,既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紧扣整堂课的主题。这一设计,可谓匠心独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抓住课文句子的作为说话人心情的

2、提示语,例如微弱、不耐烦、兴高采烈等等。这一密码的掌握,对帮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好地体会了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可谓“提领而顿,百毛就顺”。 二、独辟蹊径,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以读促悟。 一般的语文课常以问答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而王燕校长独辟蹊径,以读为主旋律抓读,学生单个读,分角色读,师生共读,分小组合作读在抓读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反复读,直到读出人物应有的情感、心情。例如 师你能用“兴高采烈”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吗? 生小青藤也兴高采烈地嚷开了“啊,太美了,我看到了辽阔的大海,绿色的岛屿,还有航船上飘扬的旗帜” 师怎么样? 生还是不够。 师

3、还不够是吧?那谁再来试试? 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来来回回行走于文字间,把文字涵泳于口舌间,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形象自然清晰明了。一堂好课让人如沫春风。 三、文道合一,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涵泳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语文教学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它既要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又要能从中体会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王燕校长不是通过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课文的中心思想,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悟。例如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

4、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小青藤、小松树、小杉树这三位植物朋友,你喜欢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小松树,因为它乐于助人。(师板书乐于助人) 生我喜欢小青藤,因为它很懂礼貌。(师板书懂礼貌)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5、。生我喜欢小青藤,因?樗?坚持不懈。(师板书坚持不懈) 师有没有喜欢小杉树的?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生有,虽然它做的事很过分,但是后面它知道自己错了。 教师没有问学生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回答小青藤、小松树、小杉树这三位植物朋友,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生从自己的理解中谈感受,发自内心,真正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