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研究述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2101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研究述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研究述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研究述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研究述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研究述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研究述略 融通教育;课程;研究目标与创新意义 G42 A 1005-6009(2018)27-0063-03 南京市鼓楼实验中学作为一所省城新兴学校,引人瞩目。学校注重科研兴校,拥有一项中央电教馆课题,三项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学校以“融通”为教改理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古今融通、中西融通、文理融通。继2018年成功申报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阶段融通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之后,2018年又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实践研究”。课题开题,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在理论与

2、实践研究方面倾注了精力,也颇有收获。 一、“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产生的缘由 1.融通观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催生本项目的理论基础。 世界万事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实是同根同源的。美国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在专著知识大融通中指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人类心智一向尝试达成的最高目标,是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他认为无论是从星球还是从有机物的多样性来看,人类历史和物理发展史,都没有根本的差异。自然科学内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将被一些正在变化但具有内在融通的混合领域所取代。比如,天文学、地质学和进化生物学这类基本上属于历史的学科,就是通过融通的原理,和其他

3、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而许多人类问题和社会问题,都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人文知识的融通才能够解决,只有当我们能够顺利地跨越各个领域的边界时,才可能对真实的世界产生清晰的看法。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阐明了人的发展的具体内涵,即全面、自由、充分、和谐发展。然而,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重视专业化,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人才知识面狭窄的问题更加严重,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的长远发展。这种局面,束缚了人才的创新能力。 融通教育使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充分地调动了人们学习的感官能力和多元思维,促使学生综合、全面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实现马克思倡导

4、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落实。 2.分科教学割裂学科知识联系的现象,是催生本项目的直接因素。 由于生产复杂化和经济多样化,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为了从量上快速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知识被人为地分成若干支流,形成了当下社会文理分科的教育机制。分科制度当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它有利于促进专门化人才的快速培养,满足社会生产链对人才的硬性需求。同时,分科教学也适应中国国情和中国高考体制,便于教学实施与评价。可以说在中国,分科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也不可能完全消失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分科教学割裂了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个封闭的空间,让学生变得目光狭窄、思维僵化、创造力低下。 我国的教

5、育方针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分科教育的制度下很难实现。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融通教育就像教育改革中的一剂“强心针”,它针对分科制度的弊端进行有效改良,打破各领域之间的隔阂,在领域间搭建起一道津梁,促使学生构建起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孔子的诗歌学说是催生本项目的切入口。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历代重视诗教,尤其重视诗歌教育的融通作用。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篇)孔子认为,学习诗歌有利于情感表达,和谐人际关系,观察世界万物,拓展知识视野,并且有利于事父事君,齐家治国。 二、我们对“中国古典

6、诗歌融通教育课程”做出的思考和探索 1.课程概念。 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是指在进行诗歌常规教育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以中国古典诗歌为载体,广泛挖掘整理其中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相关联的素材,进行梳理、归纳、组织教学,从而构建立体化、跨学科、综合性的新型课程。 2.我们的研究目标。 (1)创立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体系。我们组建团队对中国古典诗歌与数学、哲学、历史、地理、医学、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军事等学科知识的联系进行了整理,打造校本教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2)构建学生立体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在学习、理解、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同时,广泛挖掘

7、整理其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联的素材,构建全面性、立体化、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3)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通过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打破各知识领域间的禁锢,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其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充分发挥项目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我校正精心打造具有推广价值的融通教育课程基地,建立示范辐射平台,实现与苏北五所挂钩学校及省内外其他友好学校资源成果的共享,并通过公开课、论文发表、学术讲座、成果展示及媒体报道等途径广泛推广,在教育领域发挥引领、辐射、示范作用。 3.我们的研究内容。 三、“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实践研

8、究目前取得的成果 我们按照“研究现状调查项目内容确定制订可行性方案展开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完成研究内容接受验收”的程序开展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包括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开发校本教材和融通教育课程等,全面展开项目研究工作。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适时调整研究方案,以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和研究成果的科学真实。 目前这一项目在省市区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1.项目的基本目标进一步明确。 在研究过程中,项目研究的目标进一步确定,即通过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的实施,构建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

9、使学生综合掌握和运用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促进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养成。 2.项目研究的校本教材编写逐步展开。 本项目计划编写三本教材古典诗词与百科世界古典诗词与生物学古典诗歌与书画艺术。其中古典诗词与百科世界将由江苏文艺在2018年4月出版。该书以中国古典诗词为载体,与数学、哲学、历史、地理、物理等几十个学科融会贯通。全书近70个专题,25万字,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科学性、趣味性、通俗性。另外两本教材正在编写之中,年内也将付梓。 3.项目实践课程全面开设。 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诗歌与百科融通课程、诗歌与生物融通课程、诗歌与书画融通课程。融通课程开拓了学

10、生知识视野,构建了学生思维的立体空间。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4.中国古典诗

11、歌融通教育馆正在积极筹建。 融通教育馆已完成设计工作并开工建设,将于2018年9月份交付使用。融通教育馆展示图文并茂的项目成果,辅之以实物展览。 5.初步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项目主持人的带领下,课堂评价机制已初步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客观公正。项目组还确立了督导反馈、奖惩问责机制以保证项

12、目研究健康有效运行。 目前,我校通过开展诗歌融通教育,融通理念已深入师生心中,师生教与学活动不再拘泥于某个学科。学校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多渠道获取交叉学科知识。例如孔子诞辰纪念活动、春?文艺晚会、南京风物调查等,都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化学习的机会。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