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2351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学习历史并不只是为了让我们简单了解中国或者世界的历史,这门学科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责任。所以,在接下来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其中的人文教学素材,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保证历史教学达到它所应该有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人文精神 G633.5 A 1992-7711(2018)24-112-1 一、利用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 几乎在所有的历史教材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爱国主义题材的?热荩?很明显,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主旋律。一个优秀的青年最起码应该有的品质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些

2、应该是他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最起码的底线。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的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精神和理念。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好好利用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优秀文化,让学生们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能够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比如,在进行中国科技发展史的学习时,教材上列举了各种我国古代的发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先人的智慧和才情,从而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当然,在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要培养学生“以古观今”的批判性思维方式,避免有些学生一味地沉浸在往日

3、的光辉中,忽略了现实。就拿我国古代火药的发明来说,它在我国的出现无疑是比其他各国早上了几千年,但是我们在增强了自豪感的同时不更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火药仅仅是用在了做烟花爆竹上,而其他国家却是用在了抵御外敌上?我们这样引导学生去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让他们在获取自豪感的同时,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发展作出努力。 二、利用教材中的优秀历史人物,健全学生的人格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再仅仅是传授一些专业技能和应试技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历史这门科目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和培养人的品格没多少

4、联系,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历史教材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或英勇无敌,驰骋疆场;或纵横捭阖,屹立朝堂;或心远地偏,采菊南山虽然教材中对这些人物的描写都是几笔带过,但是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挥和拓展,让学生们能深切的体会到古人的风姿并受到感染。 比如,我们在讲到宋代文化发展时,总会提到的苏轼,往常的教学只是简单交代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关于他的平生和人物品质从来没有细致描述。现在我们不妨给学生们讲一讲苏轼的经历和为人,让他摆脱书中那个常年吟咏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快意书生形象。他的出身,他的才华,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恣意,都是值得我们深深探讨的。在朝堂之上仗义执言不畏强权,我们

5、可以学到刚正不阿;在贬谪中自在生活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我们可以学到乐观;在地方上深谋其政受百姓爱戴,我们可以学到以人为本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每一个学生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净化自己的内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利用教材中的经典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观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这话自然不假,学习历史并不是让我们单纯地去了解过去的事情,而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历史和现实永远是密不可分的,这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只有明确了这个前提,才能让学生透过历史看到现实,从现实中体会到历史的发展轨迹。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

6、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从各种历史事件中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更从容地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比如,在学习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打开国门给国家带来的全新气象,然后我们就可以联系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纵观我国现在的各种产业,其中已经出现了大量国外品牌,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肯德基、麦当劳等等。这些商品和外国元素的涌入无疑会给本土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但是如果再次实行当年“闭关锁国”的政策,我们未来的发展一定会举步维艰。所以我们不妨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经济全球化趋势能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外国商品的流入,当然还可以是我们的商品流出,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又怎么不是绝好的发展机会呢?所以,教学的

7、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练习,让同学们学有所得。 总而言之,我们的历史教育改革一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当然在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就要做到文中提到的几点,利用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历史观。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阎崇

8、年.谈谈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复习分析高考试卷所想到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2徐忠尧.中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8. 3张菊花.探析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8(06).“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