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2398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探讨 开展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选编、分类、运用中学地理案例开展有效课堂的教学实践,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选择相应的地理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突出特点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并强调师生对所提供的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深入的探讨或者写出有关的详细的研究报告,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中学地理 案例教学 G633.55 A 1003-9082(2018)05-0138-01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某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被案例情景所吸引并产生了兴趣后,教师再组

2、织学生思考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解答疑难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课堂中,既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类型的问题,进而抽象出一般性的原理、规律,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自己的思路,从而丰富自己的头脑。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效应 1.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切合教育心理学要求 人类的认知规律就是有已知到未知,有熟悉到陌生,有现象到本质,案例教学法正好切合了人类的这一认知的规律。符合了知识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 2.激励学生提高自觉性、能自己独立思考 在案例教学中,不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课堂会使干瘪的知识就变

3、得象鱼儿一样的鲜活。在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内容就是让每位学生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可以是争论,以达成大家一致的意见和见解。 3.引导学生从“以知识为重” 过渡为“以能力为重” 现在的教师、相关学者都普遍认识到知识和能力是不对等的。学习的根本出发点是要重视生活实践、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更是要重视学习效率的。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 4.重视互动交流 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在主动、自主的情境下进行的。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可以及时给以引导、指点和修正,这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种双向的教学形式下,教师更不断完善自我,加强学习,不断地探索,做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要具备

4、和形成一定的驾驭课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课堂中优势 案例教学是用案例作为基本的教学材料,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案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脑、手、眼、口、耳同时得到了训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这才是有效的教学,才会学以致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信息,可以放眼与全人类、全世界进行搜集和获得。现在信息渠道畅通无阻,学生随时都能接触到大量的社会实际现象,通过案例教学能实现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对于学生了解认识社会现象、熟悉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和现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中学

5、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提供了给学生探究讨论的丰富的素材资料,学生则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信息,进行自主的阅读,通过阅读获取必要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运用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综合能力等对案例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从中得出地理本质和具有规律性的理性知识。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教学的主动参与以及教师以生动的、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案例作为教学的起点,整个的过程由学生自主的根据案例的信息获取知识和能力。特别是探究性的教学案例,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潜质。案例生动、形象、逼真,使学生记忆久远,课堂教学效率

6、大大提高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7、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练,在“做中学,学中做”,这种既动脑,又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于此同时,案例教学也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完全不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能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一定程度上说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往往比能够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因为现实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复杂多变的,每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背景、过程、结果都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能够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不仅要找出和其他案例的共性的东西,更要学会从案例中找出与众不同的点来加以分析,从而得出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要求学生

8、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开放的思维会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看问题,这样对于地理思维的提高和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 3.对于学生合作及沟通的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教学,从案例的搜集、编写和整理、再到课堂的教学的互动讨论,都离不开师生的协作、交流、沟通与合作。例如在讲到城市空间结构时,对于“古文物”的处理问题,到底拆与不拆时,教师只提供一些背景的资料,没有倾向性,然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辩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合作和竞争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5.12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地震的资料片,很多学生是感动的流着泪看了资料片。教师就结合现实的情景让学生思

9、考讨论如何面对地震自然灾害、如何避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小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实践到理论的一种学习的过程,符合人类的正常的认知规律,可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实用性。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案例教学正是从一个个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以及可能发生的事件入手,从这些现象性的东西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判断、综合、推导,得出地理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再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与之类似的地理问题。所以,案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总结、以及动手的能力。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

10、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2018.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2018. 3陈澄,主编.地理新课程教学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