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语的有效性设计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2502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语的有效性设计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语的有效性设计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语的有效性设计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语的有效性设计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语的有效性设计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语的有效性设计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导语是一节课的切入点,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中问题导语更加有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如何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语设计更加有效?一般应该遵循针对性原则、思考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新颖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等原则。在此基础上,还需重视以下设计环节1.把握教材,了解学情,这是提高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前提;2.根据内容,设计多样,这是提高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关键;3

2、、教后反思,这是提高课堂导入的助推剂。这样,就不难设计出好的问题导语了。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一、温故求新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有机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案例(1)函数图像的几何变换 问题 我们已学过指数函数y =ax (a1),如何画出它的图象? 问题?一个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问题?如何快速画出对数函数y =?Sa x (a1)的大致图象? 可以看出,利用函数图象间的对称变换关系可以快速画出函数y =?Sa x (a1)的图象。那么,这种函数图象间

3、的对称变换有没有规律?在函数图象间是否还存在着其它的几何变换规律?引入本节课题。 设计说明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揭示了本节课题,让学生对探索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认识明确,并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科学地去探究新知. 二、故事引趣 事背景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将其与新知识有机的结合。 案例(2)指数函数 故事背景玫瑰花悬案 公元1797年,当拿破仑参观国立卢森堡小学的时候,赠送了一束价值三个金路易的玫瑰花,并许诺说,只要法兰西共和国存在一天,他将每年送一束

4、价值相等的玫瑰花,以作两国友谊的象征。此后,由于火与剑的征战,拿破仑忘却了这一诺言!当时间的长河向前推进了近一个世纪之后,公元1894年,卢森堡王国郑重向法兰西共和国提出了“玫瑰花悬案”要求法国政府在拿破仑的声誉和1375596法郎的债款中,二者选取其一。这笔高达百万法郎的巨款,就是三个金路易的本金,以5%的年利率,在97年的指数效应下的产物。这一历史公案使法国政府陷入极为难堪的局面,因为只要法兰西共和国继续存在,此案将永无了结的一天! 那么,这百万法郎的债款,是如何计算的呢? 设计说明以“玫瑰花悬案”导入本节课题,呈现方式具有新异性,激情引趣,揭示课题,同时巧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

5、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并活跃起来,激发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在玩中学,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同时师生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把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有趣的游戏形式。 案例(3)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学生活动猜数字游戏 利用游戏软件,随机给定一个数字,请学生进行猜数字活动,引入“二分法”的概念。 设计说明通过这个活动引入二分法,说明二分法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使学生

6、产生学习二分法的兴趣和积极性,初步认识二分法。 四、开门见山 教师的开场白就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 五、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了问题,学习数学也就没有了乐趣。设计问题教学情境,可以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4)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到来,北京某企业需要扩大规模,提高生产产值。已知该企业2018年的生产产值是30万元,要使该企

7、业从2018年到2018年这四年的生产产值的总和达到210万元,那么该企业生产产值的平均年增长率应为多少?(精确度为0.01) 分析设该企业生产产值的平均年增长率应为x, (精确度为0.01)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

8、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问题根据学过的知识,能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吗? 设计说明通过实际问题的呈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尝试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寻求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渴望,为二分法的引入提供契机,引入本节课内容。一般来说,当学生遇到问题、困境,需要新知识和寻找答案并获得突破时,他们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形成学生产生疑问,关注

9、疑问,到破解疑问的学习过程。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

10、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六、实例设疑 通过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产生探究的欲望。 案例(5)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 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假如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20.1)229=0.1230(毫米)=107374.1824(米),远远大于8848米。 设计说明通过这样一个实

11、例研究,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很多,还有如问题导入,名人名言导入,诗歌导入、电影导入,录音、录像导入,课堂教学的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导入的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能够有效地为新课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推动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究,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