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274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指导 如今,人们的教育观念都在全面的更新进程中。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但是有些方面,教师有效的指导仍然会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阅读教学,要想让学生进入深层次的理性阅读,便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引者,帮助学生摆脱囫囵吞枣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学生;阅读特点;指导策略 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说。自古以来,读书都是培养人们素养的重要方式,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帮助人们改变其人生宽度和厚度,使人们的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阅读的教学就占据了一半。可见阅读教学在语

2、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精神饥饿感,那么这个教育结晶可以只是个半成品。语文教学只滋润其成长,却没有教会其飞翔。 一、中学生的阅读特点 1.中学生阅读具有盲目性在被称为“开放的时代”中,人们的思想早已不受传统的束缚,市面出售的和货架上摆放的书籍等产品更是各式各色,变着花样地去吸引消费者。良莠不齐的书籍对于好奇心活跃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在繁重的学习等压力下,他们便将阅读作为其消遣的方式。但是,涉世未深的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尤其是玄幻小说、校园爱情小说,甚至是非法出版的不健康书籍。不但荒废了学业,还可能形成扭曲的人

3、生观及价值观,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除此以外,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往往会让学生先阅读文本。表面看这是一个正确的教学过程,但是这种被动的阅读,也都是在教师设定好的教学目标中,在教辅资料的帮助下进行的。这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依赖感,不会进行自我意识的选择和思考。 2.中学生缺少足够的阅读时间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不难理解,但经常就会由于这种心理而产生极端行为。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和大量的习题占据了孩子的课余时间,休息时间少之又少。本来就少之又少的阅读时间也会被“文学著作”、“科普大全”、“政史哲经”、“教参教辅”等填充。这样,本来很有意义的书籍,在这种不情愿的阅读情况下,

4、也极难产生较大的影响。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在阅读上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对中学生阅读的指导策略 新课程改革标准后,不少教学工作者也都意识到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必须加以调整和改变。语文可以被称为是一门技能课,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将教师的活跃度进行压缩,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俗话说“教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给学生正确阅读方法,在学生的阅读进程中起到点睛之笔才是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对于那些轻松的课外读物,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许不用培养,多数学生

5、很容易陷入其中。但是,我这里强调的培养阅读兴趣,是对那些具有一定的深度含义的著作而言。阅读兴趣的提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更能为学生带去一种积极的心态。在这一方面,语文教师的工作就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难?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方面着手,比如根据学生的阅读特征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知识会。在发起的阅读交流活动中,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通过交流会,将更多爱读书的学生集合到一起,教师只需为知识会确定出一个主题,由学生根据主题自行交流组合,去收集资料,通过讨论拥有各自的见解,从而安排学生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并将这些进行投票和筛选进行发表。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灵感和思绪,激发出深一步的阅

6、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文学著作的内涵和韵味,理解和体会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著作的产生历程,逐渐学会欣赏,从而激起学生对文学的渴望和阅读兴趣,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去充分的展示自己,从举办的一些活动中不断获得自信。 2.营造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和读书氛围,是让学生进行高效阅读的又一方式。兴趣是基础,然而对学生成绩期望值过高的家长和教师来说,往往不能做到真正的去支持孩子借书和看书。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往往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必须对其加以适当调整。比如定期更新图书,调整馆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程度,为学生能拥有更好的阅读环境制定相应的标准。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

7、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对于学校及家长等来说应该被重视。 3.对阅读做出正

8、确的指引由于中学生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有限,因此在阅读时,需要语文教师悉心引导和指点,并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营造教师为辅,学生为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授的课文进行只适合书籍的补充,如教授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将鲁迅其他的作品朝花夕拾、狂人日记等著作进行补充。在对其中一篇进行仔细讲解,分析文章背景,作者思想等之后,安排学生课下搜集并阅读其他作品,让学生采取速读、精读、阅读笔记的记录,或者是写出对阅读内容的心得体会。这样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文章的深意,和其蕴含的深刻哲理。鼓励学生思考,带着疑问读书,强调学生拥

9、有本身的理解和感受。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

10、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三、结语 时代的发展速度和高度部分取决于人们的思想境界和视野的长远,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和探索或许是能够将时代不断带进一个新的领域,但是缺少了情操陶冶的时代又怎能是完整的呢?人们对善良、争议、勇敢、诚信等高尚品德的感悟,从阅读中获取到的远远要超越教学工作者的说教。因此,对于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必须要的重视的,是先在阅读的过程中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的。 1程玉华,中学生的阅读现状的讨论和思考J,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2018(102)

11、34-38. 2任宁祥.浅谈中语文阅读习惯的指引J.西南师范大学,2018(032)110-114. 3李文华.中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与指导J.中国大百科全书.2018(24)066-069.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