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文本处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297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文本处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文本处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文本处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文本处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文本处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文本处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全国中小学校都在围绕着改革的精神在教学改革的中进行一些探索。由于缺乏经验问题,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笔者就自己的发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老师们共勉。 理念 对策 阅读 作文 G633.3 A 2095-3089(2018)05-0101-02 一、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学习、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得不到有效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客观主体,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不够,教师课堂提问多,学生发言的少,一部分学生不在状态,教师不督促,不

2、引导,视若无睹。教学中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得不到有效评价和指导。 教师要理解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多元化解读。当学生的多元化解读、个体体验出现时,教师对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多元化解读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有效指导,训练学生的机智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不够充分。目标是“三维”的,但有核心、有重点,这个核心、重点就是知识与能力。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文本知识的重点、要点突出。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

3、、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针对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些问题要在教学中找出一些解决的途径。 教师要重视新课改理论和新课标理念的学习。研读联系实际,要结合本地、本校、本人的实际联系。特别要重视研究本地有资源使用、本校有条件利用、本人有能力运用的部分;能支持、帮助、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的部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有利学生发展的需要。尽快地把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学生独立阅读要占到课堂主体的地位。阅读是最富有个

4、性化的学习方式之一,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也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作品由不同的人解读,也就有不同的体会。对初中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显得重要。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的阅读变成了功利性的阅读,它以终极应试的意义解读为目标,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确定的知识。“拿来主义”不少教师死守教条,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说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共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一个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 教师在教学中依照新课标的大纲指导下,在教学中要细心倾听,延时评价,鼓励学生阅读。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

5、t小进,大疑则大进。”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因此教师不应在以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应该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真诚地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学会倾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创新,大胆张扬自我的个性,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应给予及时性的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式既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又可给那些多方面的解答预留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课堂提问模式固定化,不能整体应对,因材施教不到位。在课堂之外经常听学生抱怨“老师从来就没

6、提问过我,总是叫喜欢的那几个学生回答”。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提问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教师给了班级大多数成员一个消极的反应“我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还有很多教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偏见。例如,教师等待他们回答花的时间短,没有给他们提供反馈,很少注意他们。但是,当某个学生开小差了,教师冷不丁地提起来让其回答某个问题,即提惩罚性问题。这样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很容易使师生关系僵化。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

7、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偏见会使学生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那些积极阳光的学生的意图是因为他们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获得老师的表扬鼓励,学生的成绩提高的快,教师看起来是一个很有效率的教学。这种情况在公开课时表现得更明显。但是,假若教师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好成绩的话,就应该给他们每个人以同等的机会。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体验成功中热爱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作文

8、教学选取题材面狭窄,学生下笔困难,积累词汇量少。学生写作题材随意性大,生活积累意识欠缺,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对生活只是照搬式的观察。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批改作文方式单一,效益低,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

9、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结合上述作文教学特点,我们的老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标强调语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等几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体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美、体验美,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立意和统筹全局的能力。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另外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取学生互批互改、面批、朗读比赛等。作文评语要避免老师写得多,学生看得少,面面俱到,不能流于形式。只要老师们在探索新教法的征程中,多学习,多借鉴,多反思,就能找到解问题的途径,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得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