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299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探讨 本文主要针对教育界中,初中语文的传统诗词诗歌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做到“句句清楚,字字落实”为主的授课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不能对所授的课程更加深入的理解,而是运用机械记忆方式。分析诗词的能力严重的缺乏,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诗词中的重要价值与教育的主要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深入学习课堂,初中语文也正在实施着改革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对诗词的赏析审美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中学语文 诗词教学方式 审美缺失 改进措施 G633.3 A 2095-3089(2018)02-0038-02 学生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与诗词的鉴赏能力

2、有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诗词授课过程中,应当将课堂的反馈结合,促进学生对诗词进一步的理解,并将自身的学习方法与诗词的特征进行整合。在相应的教学基础下,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方式发挥有效的作用,也能促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诗词的鉴赏能力也逐渐的提升,本文主要阐述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缺乏诗词的审美情趣,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中学语文诗词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语文诗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学习语文诗词过程中,其它的文体主要运用朗读方式,而诗词却是运用涵咏方式,文体方式主要是掌握材料的中心思想,诗词需要掌握情感流程,对学生而言,诗

3、词比文体的要求比较高。从小中学生就是运用图像与拼音读物,对于主观性的动漫学习与电脑游戏从小就比较喜爱,在学习诗词过程中,应当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学生对学习的心理本来就容易弃难就易,因此,严重造成学生难以对诗词作品产生喜爱。 其次,中学生与诗人相比较下,知识面就比较弱,在学习能力上相对就会很低,人生经历与感悟相比就会和诗人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多数中学生都会因为功课比较多,难以接触到外界与乡村的生活,家长的过分呵护,导致学生没有丰富的阅历。加之时代的快速转变,学生难以理解到诗人的社会背景与生活经历,导致学生与诗人之间难以引起共鸣。 (2)教师在教授学生诗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诗词修养较低,造

4、成教师在教授诗歌过程中,难以跟上新时代的要求水平,导致教师的思想仍然滞留在大学时代的文学概论的基础上。传统文化对于学习诗词的要求只重视诗词的思想内容品评,不重视分析诗词的艺术技巧。由于,自身的知识与诗词修养受到严重的限制。还存在一些教师本身对阅读诗词就不感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阅读与写诗歌,不具备较高的诗词悟性,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将学生指引进入诗歌的意境。 其次,在初中课程中,语文与其他的学科相比较下,不具备超强的功利性。要想在中考与高考中期的优异的成绩,多数学生都是针对高考的内容进行语文教学,只教授学生高考中有关的考试内容。传统的高考与中考都是围绕议论文、记叙文等方式的阅读题目,

5、考试中很少有有关诗词鉴赏题目,作文中对诗词的要求除外,主要通过两点说明其一,说明改卷教师的诗词修养不高,其二,重?c突出考试中度诗词教学的不够重视。 二、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改进措施 (1)促进学生反复朗读能力,感受诗词中的美好 诗词中充满情感丰富意向并且包含格律中,但是,在转化过程中存在格律上的美,重点需要感受到语言美、意境美并且具备丰富感情的朗读方式。首先,人们清楚地明白,从先秦到清朝,古代国家的大部分诗词都是运用歌唱的方式,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李煜写的虞美人至今仍然被广泛的传唱着。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将这些传统文化谱成曲之后,在歌唱的过程中,不仅音韵婉转而且铿锵有力。即便

6、是不能经过翻唱的诗歌,从中也蕴含一定的音韵美。 (2)咬文嚼字,欣赏、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诗词的语言方式往往会比其它语言更加准确、精炼、生动、优美、形象,通常都是一字千韵,字字都能达到震动人心。虽然语言比较简单,但是其意向却很丰富。尤其是传统的古典诗词,特别重视炼字炼句。例如,诗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的闹,春江水暖鸭先知其中的“知”等相关的诗词。所以,在鉴赏诗词作品过程中,对语句的关键理解与分析需要特别重视,还需要达到“咬文嚼字”的高境界,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有效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初中诗词教学中,其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在美中学到陶冶情操,在审

7、美情趣的教学方式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情操修养。在不断的普及与实施教学中,完善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诗歌,并且接受与享受新鲜事物的审美教学方式。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与学生本身的审美能力有直接的联系,还能促使审美的文明状态期的升华在,学习中学生作为主体部分,在教师适当的指引下,运用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进行整合,实现学生在初中课堂中的综合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

8、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陈浩然.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审美回归D.江西师范大学,2018. 2刘志远.谈谈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230.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9、。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3于海波.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887.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